⑴聚焦提升审计工作质效“中心点”。持续推进大数据审计技术的应用,利用关联分析、平行模拟、流程测试等大数据审计手段,采集18县(市)2011-2022年高标准农田矢量数据、2019-2021年国土“三调”矢量数据、“三区三线”矢量数据、2019-2023年卫星影像图、2019-2023年国土卫片执法矢量数据等15万余条,强化数据关联分析和比对,梳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临时占用耕地到期未恢复等疑点数据2000余条。
⑵紧握项目建设关键环节“指引线”。聚焦土地整治、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及其建设、管护利用等项目建设关键环节,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现场监督方式,加强耕地保护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贯彻政策措施、实施占补平衡、开展质量提升、违法违规整治等4大类13项审计,揭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顶风违建)、耕地“非粮化”“非农化”、设施农用地管理不规范、耕地保护资金管理使用不到位等问题132个。
⑶提高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覆盖面”。按照“跟踪监督、迅速反馈、及时整改、以审促建”原则,深化审计、纪检监察、巡察贯通协同,督促被审单位和地方抓好审计整改,分类形成综合报告、专题报告、审计调查报告22份,促进治理428.11亩耕地撂荒、34.76亩耕地“非粮化”、7.45亩耕地“非农化”。切实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