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标准+认证,夯实上游链质量根基。针对牦牛育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分割加工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瓶颈,累计投入140万元资金用于标准化建设和标准能力的提升,批准发布《牦牛养殖场布鲁氏菌病净化评估技术规范》等18项地方标准,有效促进牦牛产业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将牦牛及相关产品作为打造“有机之州”的主要参数,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进一步加大牦牛产业集群建设中的资金要素保障,全州共有21家获得牦牛、牦牛肉有机认证的组织,认证牦牛近7万头,19家牦牛相关产业的组织通过HACCP、ISO9001等自愿性认证,成为企业市场拓展的竞争优势。
⑵问诊+献策,补救中游链质量短板。组织专家对包括2家“链主”企业在内的全部牦牛肉、牦牛乳以及牦牛绒生产企业开展“一企一策”质量提升帮扶活动,从生产工艺改进、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企业质量文化培育等方面为企业全生命质量周期提供质量问题清单、攻关清单、建议清单3张63份,形成“一链一策”质量瓶颈图谱、质量诊断图谱等质量图谱20份。推荐企业负责人参加首席质量官培训,链上生产企业首席质量官覆盖率已达到60%。
⑶服务+监管,促进下游链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川质通”平台便捷服务以及市场监管系统内的检验检测机构质量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优势,大力开展“计量服务牦牛产业行”,累计对牦牛肉生产经营市场主体开展电子计价器免费检定2千余次。通过开展“诚信 安全 质量”大宣传活动,有力地引导经营主体依法合规、诚实守信,进一步擦亮“圣洁甘孜”的本真底色。通过开展牦牛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牦牛肉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