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em.columnName}}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孜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8-09-11 16:05:03
来源:
州政府办公室
阅读数:
218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甘孜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甘府发〔2018〕23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各部门,省属行政企事业单位,州属企事业单位:

《甘孜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已经十二届州人民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8年9月11日

 

甘孜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州全域旅游加快发展,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旅发〔2017〕79号),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创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推动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全域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全要素、全过程、全时空、全人文“四大理念”和门票经济与产业经济、景区景点和全域环境、观光旅游与康养休闲、基础设施与配套建设、规定服务与理念服务“五个并重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创造旅游新供给,提高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创建目标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构建较为完善的旅游目的地、特色旅游产品、旅游营销、旅游服务保障、旅游扶贫新格局“五大体系”,形成环雪域贡嘎旅游圈、环圣洁亚丁旅游圈、环格聂神山旅游圈、格萨尔王旅游文化带和中国最美高原湿地、中国最美草原湿地“三环一带两湿地”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实现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旅游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全域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0年,5A景区达到4个、4A景区达到17个、3A景区达到2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接待游客3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0亿元,年均增长31.82%,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旅游业收入占群众收入的比重、旅游带动就业的比重显著提高。

三、创建原则

注重保护、合理开发。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遵循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和旅游资源保护的规定,制造绿色消费、创造绿色业态、实现绿色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有关要求,立足甘孜州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建立符合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凸显甘孜特色,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政府主导、市场引领。制定地方法规和相关政策,做好旅游产业布局等系列规划,规范全州旅游市场秩序,调节好旅游市场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以市场为基础配置旅游资源,制定全州旅游产业政策,搭建旅游市场融资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旅游产品开发。开展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

全民参与、融合共享。把提高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提高文明素质和开发意识,营造健康、安全、优质的旅游环境作为建设全域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就业、惠民生、促增收以及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等作用,促进人民群众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充分就业创业,保障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全域旅游的发展成果。

全域覆盖、重点突破。将全州18个县(市)和海螺沟景区管理局、稻城亚丁景区管理局全部纳入创建验收评定对象,高质量推进创建工作。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基本条件和管理办法,为确保全州创建县(市)覆盖面达到70%,泸定(海螺沟)、康定、丹巴、九龙、道孚、雅江、理塘、乡城、稻城(亚丁)、色达、甘孜、德格、石渠等至少13个县(市)要在2019年9月前力争通过省级验收,达到国家创建认定标准。

四、创建任务

(一)构建旅游目的地体系。

坚持山地旅游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旅游景区、旅游城市(城镇)、旅游通道建设,形成均衡协调发展的旅游目的地格局。一是推进旅游通道建设。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道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加大进出州通道、城镇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旅游通道建设与升级,实现从机场、车站到主要景区交通无缝对接。完成国省干道沿线83个旅游综合务体建设,建成127座生态旅游厕所,提升国省干道沿线旅游服务保障能力。建成甘孜格萨尔机场,开通至少15条航线,与国内主要客源城市建立旅游空中交通网络,积极争取口岸机场建设。开通重点旅游城镇与景区间旅游专线车,建立落地租车公司,提升地接服务保障能力。二是推进旅游城镇建设。加强城镇给排水、电力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游客咨询服务、停车场、医疗救援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引导临街临路的商场、茶楼、酒店、机关事业单位厕所向社会免费开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餐饮、会展、康养等现代服务业和连锁、专卖、特许、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提升城市(城镇)现代服务功能。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强力整治“九子一线”问题和“九乱”现象,坚持风貌大提升、违建大拆除、环境大整治、基础大完善、产业大配套、文化大挖掘、景观大打造“七管齐下”,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着力打造魅力县城、风情小镇、美丽村寨。高位谋划和高起点建设甘孜新区—燕子沟国际特色旅游小镇。三是推进旅游景区建设。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强化重点景区聚集带动,对现有A级景区进行提档升级的基础上,加力推动海螺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稻城亚丁、木格措、泸定桥等5A景区,乡城藏乡田园、理塘勒通古镇、九龙伍须海、猎塔湖、道孚慧远寺、石渠巴格玛尼、甘孜雅砻湾等4A景区和一批3A景区创建。推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四川特色旅游强县创建工作。打造海螺沟、措普沟等10个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石渠邓玛湿地等5个国家湿地公园,充分发挥骨干品牌景区的支撑带动作用。推动一批新景区开发,加快格聂山、牛背山、措普沟、雅拉雪山、中路藏寨、梭坡古雕藏寨、玉隆拉措、新龙红山、康巴汉子村、石渠松格玛尼、康定雅哈等新景区开发和四川稻城天文公园建设。开展重点景区国际旅游目的地评估和认证。通过“旅游+互联网”,建设集信息资讯、市场监管、流量预警、宣传推广和大数据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甘孜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重点旅游城镇、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实现无线网络以及Wifi全覆盖,扩大旅游沿线通讯网络覆盖范围。

(二)构建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深入实施“旅游+”“+旅游”战略,强化旅游产业支撑带动作用,推动旅游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由单一的旅游观光产品向“观光+度假、休闲、康养、体验、科考、低空旅游”等多元复合性产品转变,促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一“旅游+农牧业”。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拓展农牧业新功能,积极推进粮油、果蔬、茶菌、牛羊等特色优势产业与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深度融合。依托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带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农业景观廊道。二是“旅游+文化”。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开发具有丰厚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打造以甘孜格萨尔王城、德格麦宿、白玉河坡手工艺研发制作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突出其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精心策划创意和打造代表甘孜名片的旅游演艺产品,加快培育一批拥有创新能力的文化旅游企业。三是“旅游+体育”。以户外运动为突破口,积极发展马拉松、攀岩、漂流、徒步、探险和骑行、汽车赛事等体育旅游产品,着力打造“甘孜环贡嘎山百公里国际户外山地运动挑战赛”“亚丁天空跑”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四是“旅游+工业”。以水电库区、矿山遗迹、农副土特产品和饮用矿泉水生产加工等为载体,培育和发展工业旅游产品。五是“旅游+康养”。利用丰富的温泉资源,培植中高端温泉疗养和度假旅游产品。推动中藏药业与温泉、阳光、负氧离子等优势资源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本土中藏药材植物园、中藏医瑜伽、中藏药膳食、中藏药浴体验、中藏医疗诊治等具有甘孜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六是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鼓励发展汽车营地和房车、滑雪、滑草、滑冰、低空旅游、研学旅行等新产品、新业态,利用科技手段创新和丰富产品形态。加大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推动磨西会议旧址、泸定桥、丹巴红五军团政治部遗址、丹巴藏民独立师遗址、甘孜五世格达活佛与朱德总司令纪念馆、乡城红六军团遗址、炉霍霍尔文化旅游区等红色旅游景区(点)的提档升级,设计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把泸定桥景区建成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一流的“牢记使命、勿忘初心”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基地。

(三)构建旅游营销体系。

“圣洁甘孜”旅游品牌为统揽,强化甘孜整体旅游形象塑造。确立康东地区—香格里拉之颠(贡嘎山)、康南地区—香格里拉之魂(稻城亚丁)、康北地区—康巴文化发祥地(格萨尔故里)3个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切实做好旅游产品推广推介,不断拓展客源市场。一是瞄准目标客源市场。国内市场方面,坚持“做实川陕渝、巩固华南、拓展华东、开辟云贵”的思路,不断拓展川陕渝、珠三角、长三角、云贵等客源市场;入境市场方面,突出甘孜自然生态和康巴文化旅游目的地宣传,积极组团参加境外旅游展览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主动开辟境外客源市场,搭建境外网络宣传平台,提升“圣洁甘孜”旅游品牌国际知名度。二是深入实施旅游精品线路工程。大力宣传推介大香格里拉环线、康巴风情旅游线、G317/318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四川旅游西环线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和“最美景观大道”自驾骑行游、“最美乡村古寨”休闲度假游、“最美雪山湖泊”观光避暑游、“最美藏乡田园”农牧体验游四大主题游产品。三是深入实施“互联网+”“飞机+”营销战略。建立以网络营销为主,其他平台为辅的营销模式。依托已开通的航线,加大航线产品推广力度,积极争取开辟新航线,巩固拓展中远程客源市场。四是加力整合营销。整合州、县(市)、景区、企业营销资源,统筹使用营销力量,实现宣传营销效果最大化。五是抓好节庆品牌营销。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要求,持续办好四川甘孜国际山地旅游节统揽各县传统节庆节会活动,大力提升甘孜山地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六是建立营销平台。在重要客源地设立甘孜旅游营销窗口,持续推进我州旅游产品宣传推广。七是加强交流合作。加强广东、成都、雅安、阿坝、迪庆、昌都、玉树等国内区域旅游合作,联动开展区域旅游营销推广活动。加强甘孜旅游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理念,运用和推广国际标准,提升甘孜旅游国际化水平。

(四)构建旅游服务保障体系。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和资源管理。以全域旅游规划为指导,将旅游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中,实现“多规融合”,充分体现旅游业的主导作用。严格执行《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资源管理办法》,依法依规配置和适度开发旅游资源,建立有效的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机制。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完善产业促进政策,逐年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整合统筹资金支持全域旅游发展。围绕创建工作,研究和对应国家、省相关政策,建立行业政策支撑,包装策划重点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支持。三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1+3+N”机制建设,旅游重点县(市)组建成立旅游市场监管所(市场监管分局)、旅游法庭,旅游警察,州级层面建立州旅游调度指挥中心+旅游工商+旅游法庭+旅游警察+涉旅执法部门+督促督办机制的“1+3+N+1”综合执法监管机制。州县建立旅游应急救援综合指挥数字平台,建立健全旅游行业信息沟通机制和警告、警示通报机制,形成信息监控网络。创新投融资模式,搭建投融资平台,运用现代资本运作模式,推动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市场主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州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经营旅游宾馆、饭店、购物点,开发旅游商品,繁荣旅游市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四川省旅游条例》,加快甘孜州全域旅游地方立法工作。四是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全员培训、佩证上岗”的总体要求,大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组织多批次旅游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人员赴国内外旅游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围绕经营管理、服务技能、餐饮研发、民居接待等方面,不定期组织各类涉旅人员接受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结合藏区旅游培训的相关计划,推动旅游中高端人才培养,建设重点旅游培训教育基地。2020年力争培训各类人员64000人次,评选旅游高端人才10人、优秀中端人才100人、优秀基层基础人才800人。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针对高原特殊地形、紧急救援和森林防火救护需求,加快建设直升机空中快速救援系统。完善供氧、保暖、恒温、恒湿等服务保障设施,运用高原辅助呼吸器、高原反应缓解舱、高原急救加压舱、远程诊疗系统等新技术,不断增强游客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六是强化环境整治。优化政务环境,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破除制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制机制障碍,减少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制度,以“部门协同办”解决“群众来回跑”问题。优化市场环境,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原则,加大对旅游市场秩序和游客反映强烈问题的联合执法力度,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加快形成市场综合监管长效机制。优化法治环境,坚持依法治旅、依法兴旅,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严格按照《旅游法》《四川省旅游条例》《甘孜州实施四川省旅游条例变通规则》等法律法规,打击损害企业和游客合法利益的违法行为,着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环境。

(五)构建旅游扶贫新格局。

从基础保障、景区带动、商品开发、专合引领、乡村旅游、人才支撑、对口援建、智慧旅游、政策扶持九个方面,全面实施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增加群众收入。一是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六大”工程。围绕旅游产业富民、旅游产业带动、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培育、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旅游人才培养引进五年行动、旅游宣传推介等工程建设,推动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改善、乡村环境美化、乡村旅游产业提升。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大力开发田园观光、休闲度假、农牧体验、民俗风情、乡村研学等特色产品。以“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旅游目的地为主题,加快推进大渡河流域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以旅游业为统揽,推动“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努力建设一批星级乡村酒店、特色业态经营点、金宿、银宿等乡村旅游品牌。三是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建立“政府+企业+协会+村级组织+农户”的组织经营方式,加大乡村旅游“两师一员”培训,创新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熟悉旅游业务的乡村旅游规划师、乡村旅游工程师、乡村旅游技术员,解决乡村旅游过程中的旅游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四是积极推动旅游商品开发建设。依托农林牧资源,传统手工艺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博资源,设计包装和开发生产“圣洁甘孜”系列高、精、特、优旅游商品,将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五、创建步骤

我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即将迎接国家、省级检查验收,迎检工作分三个阶段安排。

自查自评阶段(2018年8—10月)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总体要求和认定验收标准,制定完善《甘孜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阶段工作重点,调整充实创建领导小组。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组织州县(市)、景区和各级各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邀请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及相关专家解读标准,进一步安排部署和分解落实创建任务。全州18个县(市)和海螺沟景区管理局、稻城亚丁景区管理局对照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制定印发的创建认定条件和验收细则,从创建标准,从规划统筹、产品供给、公共服务、资源环境、优质服务、品牌营销、体制机制、政策供给与创新等八个方面开展自查自评,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

全面提升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6月)。全面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升级完善软、硬件设施,做好国家、省的检查验收基础工作。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制定印发的认定验收标准,梳理和提出创建项目,倒排工期、落实推进措施,全面推进创建工作,确保2019年6月底前整改完善,完成重大跨年度项目扫尾工作和创建软件资料准备;完成省级辅导和州级初检,做好省检基础工作的同时,按照“成熟一批、验收一批”的总体要求,配合省检组对提出验收申请的相关县(市)组织开展省级验收工作。

全面验收阶段(2019年7—12月)。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巩固省检创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接受国家验收。

六、创建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州、县(市)政府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和实施主体,各县(市)、景区管理局要参照州级层面组织机构,成立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工作专班,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实施方案,结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制定的验收认定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列出任务清单、整改方向、内容和时限。

做好创建辅导。由州旅发委牵头负责做好创建辅导工作。按照迎检工作步骤,对照文旅部制定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基本条件、验收细则和管理办法,邀请省级相关专家分县(市)开展专项辅导培训,提升对验收细则的理解和把握,强化创建工作软、硬件建设的技术指导。指导各县(市、景区)着手开展软件资料的搜集整理,启动编制《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达标材料》。

营造宣传氛围。充分运用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平台等载体,深入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宣传工作,通过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活动,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支持创建、全民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建立考核机制。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加强创建工作督查,对标各项工作任务,强化动态管理和过程量化控制,及时通报创建工作推进情况,以目标倒逼任务,以时间倒逼进度,环环相扣推进工作落实。坚持督查效果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把创建过程作为提升旅游发展能力和水平的过程,作为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过程,作为增强甘孜旅游产品自豪感的过程,合力推进并确保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创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