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em.columnName}}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区域发展推进机制的实施意见
2018-07-11 05:57:47
来源:
州政府办公室
阅读数:
174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甘府发〔2018〕12号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关于完善区域发展推进机制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省州属行政企事业单位,州属企事业单位:

为推进甘孜州东部、南部、北部区域规划落地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确保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意见》(川委发〔2017〕20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区域发展推进机制的指导意见》(川办发〔2016〕40号)、《中共甘孜州委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甘委发〔2017〕29号)等精神,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重大部署,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新格局的总体部署,立足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战略定位,按照州委“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关键、抓好三件大事、补齐四大短板、夯实五大基础、实施六大战略”总体工作格局,坚持“东部率先、南部加快、北部追赶”区域协调发展思路,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短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产业富民,不断增强发展能力;着力乡村振兴,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基础;着力就业创业,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形成全方位协作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2020年,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区域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区域一体化、乡村融合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对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新格局初步形成,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我州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实现18个县(市)脱贫摘帽,136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1775户、22028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奠定坚实基础。

三、重点任务

(一)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把握雅康高速通车新机遇,立足增强要素聚集、“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实施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东部地区一体化发展,成为引领全州经济发展的龙头。按照“提升通道、畅通骨干、完善网络、区域一体”,加快开展康定—新都桥高速、泸定—石棉高速、新都桥—九龙接雅西高速、雅安—康定铁路、新都桥物流园区建设,构建公路、航空、铁路为一体的进藏枢纽和川西地区重要交通枢纽。以康定城为中心,以西环线和康定机场为依托,以蜀山之王—贡嘎山、情歌故乡—康定城、红色名城-泸定桥为主要品牌,着力打造贡嘎山旅游环线。以大渡河干流、力邱河水电开发为重点,着力形成多能互补清洁能源体系。突出大渡河流域万亩羊肚菌基地、万亩生态林果基地、万亩有机蔬菜基地和万亩仙人掌基地,着力打造东部环贡嘎山现代农业经济圈。围绕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储备接续基地,规划建设千亿级锂业高新材料基地,加快康定鸳鸯坝生物制药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康东优势工业产业区。大力推进海螺沟景区建设发展,着力打造“甘孜新区”。到2020年,基本形成区域特色鲜明、旅游经济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0.3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3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

(二)推进南部地区加快发展。把握加快发展总体取向,立足亚丁机场核心和理塘区域交通枢纽,按照“打通通道、增强通行、完善路网、互联互通”,加快稻城—九龙、稻城—木里、稻城—泸沽湖、乡城—香格里拉、得荣—香格里拉、巴塘—得荣、国道4218新都桥—巴塘等公路建设,构建“四通八达”交通体系,促进潜力发掘、次级突破。围绕中国香格里拉核心旅游区定位,以稻城亚丁为重点,推动巴塘措普湖、理塘格聂山、得荣下拥、乡城藏乡田园、理塘毛垭草原等景区(点)开发建设,着力打造亚丁和格聂旅游环线。以金沙江上游、雅砻江中游水电资源和南部光伏资源开发为重点,着力打造水光互补清洁能源开发基地。突出藏猪、藏鸡、牦牛、食用菌、葡萄、核桃、青稞、荞麦、反季节蔬菜和中药材,着力打造南部特色农业走廊、景观农业基地、特色林果基地和康南特色产业加工区,形成全州新的经济增长极。到2020年,区域特色精品旅游带动明显,特色农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并驾齐驱,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深度融合。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7.4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7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00元。

(三)推进北部地区追赶发展。把握甘孜格萨尔机场通航机遇,立足“做活市场、做强产业、提升人气”,鲜明绿色发展主题,以精准脱贫为引领,营造发展环境,自加压力、奋力追赶,加快青海玉树—巴塘沿金沙江公路、石渠—洛须、石渠—达日、石渠—甘孜沿雅砻江公路、色达—甘孜、色达—班玛、道孚—壤塘公路建设,建设“内畅外达”交通体系。以格萨尔文化为主线,提升康巴文化发祥地、格萨尔故里品牌,着力打造北部格萨尔文化旅游带和中国高原最美湿地。以金沙江上游、雅砻江上游水电资源和北部光伏资源开发为重点,着力培育生态能源产业。突出牦牛、青稞、春油菜、洋芋、中药材、食用菌和农畜产品加工,着力打造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依托白玉银多金属矿采选、德格中藏药民族民间手工艺加工,着力打造康北生态工业区。到2020年,旅游产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民族文化、生态农牧业、中藏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尽快缩小与东部、南部地区的差距。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6.8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3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00元。

四、发展措施

(一)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牢牢抓住国家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战略机遇,按照“东部率先、南部加快、北部追赶”区域协调发展思路,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东部南部北部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康定、理塘、甘孜三大中心为载体,以康定机场、亚丁机场、甘孜机场、国道318、国道317、雅康高速、国道4217马尔康—西藏昌都高速、马尔康—康定—云南迪庆高速及“两江一河”为纽带,加强区域间、县域间以及与周边区域间的合作协调发展。把发展县域经济同推进旅游全域化结合起来,同扶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结合起来,同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和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同鼓励全民创业就业结合起来,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旅发委、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水务局、州农牧供销合作局、州林业局、州商务投资促进局、州扶贫移民局、州工商局、各县(市)人民政府(列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强化区域规划管控。建立区域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强化规划对区域发展战略、人口空间布局、跨区域基础设施以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和国土空间管控作用。全面实施《甘孜州东部南部北部地区区域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快形成“一核五带三圈”区域发展格局(康定区域核心增长极,骨干交通通道和“两江一河”经济支撑带,三大机场两小时经济圈、“三环一带一地”旅游发展格局(环贡嘎山旅游圈、环稻城亚丁旅游圈、环格聂神山旅游圈和格萨尔文化旅游带、中国高原最美湿地)和“一圈一带一走廊”特色农牧业区域发展布局(东部环贡嘎山现代农业经济圈、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南部特色农业走廊),以及“一园多点”中藏医药产业发展布局(东部鸳鸯坝中藏医药产业园区为中心,泸定金珠、德格宗萨、乡城藏青兰等多点发展)。

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旅发委、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州国土资源局、州环境保护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农牧供销合作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中藏药业基地和现代高原农牧业基地。坚持后发也要高起点,全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加快培育壮大旅游、现代农牧业、生态制药、民族文化等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建立产业协同机制和创新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巩固提升国道317、国道318沿线农业产业带,拓展推进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流域农业产业带,加快建设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流域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实施“旅游+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互联网+农业”“园区+农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形成集生产、加工、物流、冷链等于一体的完备营销链条,形成村村抓产业、乡乡抓示范、县县抓园区发展格局。发挥富余电量优势,布局建设大数据中心和高原农特产品、中藏药业集聚加工园区。坚定不移按照“全要素旅游、全过程旅游、全时空旅游、全人文旅游”的理念和“五个并重发展”的思路(门票经济与产业经济、景区打造与全域环境、一次观光与多次重复、有偿有规定与无偿无规定、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并重发展),全力打造4条景观大道、6条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旅游电商。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优化发展矿产业。积极推进“成甘”工业园区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智能制造产业,努力打造成为百亿产业园区;“甘眉”工业园区发展新能源、金属新材料及其制品产业,打造西部主要有色金属、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和川内重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责任单位:州产业富民战略办,州产业富民战略责任体系成员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

(四)推进区域一体化。积极对接川甘青、川滇藏区域发展规划,巩固深化川滇藏青交界地藏区6市州合作成果,有序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共帮共扶、公共服务共联共享、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招商项目共招共建。支持跨区域重大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建立跨区域建设投资项目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和由州级主管部门统筹开展前期工作机制。建立区域基础设施投融资、资源联合参股开发、环保容量调剂补偿、土地利用统筹协调、资源开发利益共享等共建共享政策,促进区域利益公平化。

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旅发委、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州卫计委、州教育局、州民政局、州财政局、州国土资源局、州环境保护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水务局、州农牧供销合作局、州林业局、州商务投资促进局、州扶贫移民局,国网甘孜供电公司,州通信发展办、各县(市)人民政府

(五)发挥平台示范作用。用好用活广东对口支援、省内对口帮扶及川滇藏青交界地藏区6市州合作平台,带动区域基础水平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民生福祉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化院州、校州合作,实施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引进推广各类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加强对青稞、食用菌、蔬菜、水果、中药材、牦牛、藏猪、藏鸡等特色农牧产业的技术攻关和推广。全力推进成甘、甘眉“飞地”园区建设,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协调发展;探索创建承接产业示范区,引导产业项目集中布局、集聚发展。

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旅发委、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州卫计委、州教育局、州科技局、州环境保护局、州农牧供销合作局、州商务投资促进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六)推动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州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各类投资主体平等参与发展的权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完善落实民营企业进入特许生产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切实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整合地区和行业信用信息,融入全省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推动信用信息互联互享。探索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市场主体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市场主体违法经营行为提示清单。

责任单位:州发改委、人行甘孜中心支行,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州财政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环境保护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商务投资促进局、州工商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把互联互通、交通设施建设作为构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格局的基础和前提,横向加快建设川藏战略大通道,纵向规划建设川滇青大通道,着力构建川西北区域性和川滇藏青结合部交通枢纽。抓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区位的机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分工,主动融入更高区域系统发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打造“新茶马古道”,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川甘青特殊地区、川滇藏交界地区、成都平原经济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借助广东对口支援、省内发达地区对口帮扶,加强与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成渝经济区合作共赢发展。

责任单位:州商务投资促进局,州发改委、州旅发委、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州扶贫移民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八)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全面落实《甘孜州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突出问题为导向,以扶贫项目为重点,以帮扶措施为抓手,以党建引领为保障,聚焦贫困县“一低三有”、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六有”退出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要求,强化“六个精准”,落实“五个一批”,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围绕补齐民生短板、发展致富产业、激发内生动力,整合扶贫资源,创新扶贫机制,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责任单位:州脱贫攻坚办,州脱贫攻坚战略责任体系成员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

五、政策支撑

(一)财政政策。加快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通过组建产业发展基金、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施财政金融互动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着力转变财政支持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对区域发展的投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区域发展资金投入机制。

责任单位:州财政局,州发改委、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金融政策。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担保范围,主动对接区域发展规划项目,加大对区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整合财政资金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信贷分险基金。

责任单位:州政府金融办,人行甘孜中心支行、甘孜银监分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三)土地政策。对区域发展急需建设的重大项目以及产业园区项目用地,优先按年度计划指标安排。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项目,实现区域发展资源效益最大化。

责任单位:州国土资源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四)资源政策。切实加强旅游、能源、矿产、砂石、林业等重点资源开发管理,强化资源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规范有序高效开发。制定实施限制和禁止发展产业清单,严格按照国家生态红线划定,严禁不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的产业项目进入,全面禁止5万千瓦以下小水电建设。

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旅发委、州环境保护局、州国土资源局、州水务局、州林业局、州能源办、各县(市)人民政府

(五)人才政策。依托国家、省重大人才工程,支持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片区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有计划地培养科教文卫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专业专业技术人才。支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

责任单位:州人才办,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六、组织保障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州级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域发展领导小组,指导东部、南部、北部区域规划实施,加强跨区域、跨行业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制定重大区域发展政策。在州级领导联系县(市)基础上,建立州级领导联系东部、南部、北部区域机制,每个区域确定一名州级领导,统筹推进区域发展工作。州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按责任制+清单制,制定贯彻实施东南北区域规划的具体政策措施。

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级相关部门

(二)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各县(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制定细化落实国家、省、州有关区域发展的专项方案和具体举措。建立县级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区域内各县市轮流召开联席会议,推进规划编制、政策协调、资源开发、区域合作、项目推进、利益共享等方面协调与对接,共同协商、决策重大事项,实现多方共赢。充分发挥区域间各层面交流机制作用,鼓励各地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责任单位:各县(市)人民政府,州发改委

(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以目标绩效考核为抓手,推动各县(市)特色发展、差异发展、竞相发展。在统筹区域发展的同时,围绕不同县域的主要目标、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和措施,对各县(市)实行分类考核。根据县域发展现状,按照“主动作为、积极向上”的原则,将雅江、稻城2县纳入率先发展县域与康定、泸定、丹巴、九龙4县共同考核,将道孚、炉霍、甘孜、白玉4县纳入加快发展县域与理塘、巴塘、乡城3县共同考核,将得荣、新龙、德格、石渠、色达5县作为追赶发展县域考核。

责任单位:州委州政府目标督查办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8年6月27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