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em.columnName}}
诸多“世界唯一”让康巴文化弥足珍贵
2014-06-10 03:02:32
来源:
康巴传媒网
阅读数:
93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四川甘孜藏区精品文物及非遗项目展演参观随记

步入“圣洁甘孜•走进北京•四川甘孜藏区文化旅游宣传周”系列活动展览现场,八大非遗项目展演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里,太多的“世界唯一”让参观者对康巴文化呵护有加,面对弥足珍贵的康巴文化,感叹多于赞许。

驻足郎卡杰唐卡《轮回》前,不禁感叹300年前康巴人的智慧,300年前甘孜高原的人们就能够把美和人生轮回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画面上。感叹之余,更多的是敬佩。郎卡杰出生于公元1610年,出生地在今炉霍县新都镇朱巴村,是举世闻名的唐卡画师。而唐卡艺术又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民族宗教艺术,被世界誉为民族绘画艺术的一枝奇葩。300年前的郎卡杰就能够挥洒自如地运用焦点和散点透视手法作画,这是让人惊叹的。《轮回》这幅作品,无论用九宫格去框图片任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完整的唐卡,让人惊叹的更是那近实远虚的画面,实处花朵千姿百态、人物表情丰满迥异,虚处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其中的画面。因此,在这样一幅“画中画”中我们领略的是300年前的“3D”画像。

走过琳琅满目的唐卡,一缕藏药的清香缓缓飘来。那是药泥面具制作传承人正在聚精会神“搞创作”。据药泥面具传承人四龙降泽介绍,面具制作是在藏民族独特的文化空间中传承下来的、以宗教文化内容为主、融合古代藏族和古印度艺术风格的一门古老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其中以我州新龙县的药泥藏式面具最为独特和精美。传统新龙药泥藏式面具产品种类繁多,风格独特,具有不腐烂、不污染、不脱色、携带方便的特点。新龙药泥藏式面具中的“莲花金刚面具”、“骑狮护法神面具”、“黑色披风避邪法神面具”三种药泥藏式面具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证书。

感叹于现代编制技艺,更要探索千年来不变的康巴编制技艺,藏族牛羊毛绒编织是产生于藏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一种民间手工艺。长期年来,藏民用于生活用品的袋子,大都是用牛羊绒线编制的。其制作过程包含了原料加工、搓毛线、编织等工序。是藏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产物,是藏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与民族文化内涵。

让人目不暇接的还有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白玉河坡藏族金属手工技艺、阿西土陶烧制技艺……正是这些诸多的“世界唯一”,托起了康巴文化的丰富内涵。

另据了解,我州地上地下珍藏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丹巴中路遗址,显示出独特的文化面貌。遍布全州15个县的春秋战国——秦汉之际的石棺葬文化,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遍布全州各县的500余座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寺院,以其各个历史时期独特的寺院建筑,珍藏的各类造像、唐卡、壁画等艺术品以及瑰丽的宗教法器、供器,昭示着康巴宗教文化的辉煌。红军划时代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我州16个县,在4个县滞留半年之久,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州现有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51处,文物点3520多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5所,国有馆藏珍贵文物3000余件,寺庙文物数万件。此外,我州已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1个,省级项目56个,州级项目94个,县级项目422个;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4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185人。

圣洁甘孜,大美天成,文化底蕴丰厚。在这片如梦似幻的雪山草原上,藏民族以其坚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