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em.columnName}}
脱贫攻坚奔小康——雅江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2017-01-03 02:01:00
来源:
《甘孜日报》社
阅读数:
78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康社会!”928日,在雅江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县委书记刘宗建铿锵有力的声音,通过电波传遍雅江大地。

年末岁尾,收获的季节。截至目前,2016年全县“摘帽”的贫困村5212839人,占目标任务的100%……

这个数字,见证了一年来全县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和百姓的幸福民生,也饱含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

破题 脱贫攻坚开局好

2016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开局之年,也是雅江县首批贫困村“摘帽”和贫困人口“退出”之年。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和严峻形势,县委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今年,我县计划‘摘帽’5个贫困村,脱贫212户、839个贫困人口。这一任务必须完成,没有任何价钱可讲!”

如期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州委的要求,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切实兑现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坚决打赢这场没有退路、也输不起的第一场“硬仗”!

坚强的组织领导,科学的决策指挥,是打赢这场硬仗的关键核心。承载一份庄严承诺,各级党委政府勇担重任,雷厉风行。

在今年1月召开的雅江县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工作会议上,提出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

科学统筹谋规划,铆足干劲抓落实。县委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勇立争先之志,善谋破题之举,提出“用脱贫攻坚统揽农村工作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理念,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作战总纲。

使命如山,号角催阵。全县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扶贫攻坚指挥体系下设5个大组,建立“双组长制”,明确县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县级部门的主帮责任,乡镇的主责责任,村组的主抓责任,群众的参与责任;形成“领导包村、部门帮扶、工作组指导、党员干部联户”的网格体系,53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全部覆盖,175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同时,要求把脱贫攻坚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党员领导干部一年内必须有12次组织生活在贫困村开展……

面对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全县上下戮力同心,和衷共济。县委、县政府超常推进,县人大、县政协大力协调支持,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配合,县扶贫移民局全心参谋服务。全县建立了“双组长”制度,党政同责、党务担纲,配置了最强的领导力量;健全扶贫移民机构,充实14名干部到脱贫攻坚办公室,形成了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创新思路,因地制宜,是精准扶贫的关键。

在雅江县,当地组建了一个运输合作社,让群众在车轮中转出了一条脱贫路。

早上十点,在雅砻江大峡谷,十多辆大型货车满载着水泥砂石,正从县城开往两河口水电站的建设工地,货车司机都是还没脱贫的西地村普通村民。

贫困村村民合资建起运输合作社来脱贫致富,这在甘孜州来说还是第一次。

“因为土地比较贫瘠,西地村离两河口水电站很近,工程量很大,运输的业务量很多,还因为我们村上的驾驶员,对我州的路况非常熟悉。”雅江县呷拉镇西地村第一书记蒋洪波说到。

从劣势中找到了突破口,可问题是在贫困县雅江,农牧民年人均收入才数千余元,而一辆货车至少30万。这时候,当地扶贫部门开始为他们起步提供了保障。“在贫困户中间给了20万的资金,专门用于贫困户的入股资金。”政府的20万元专项资金给当地的贫困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再加上贷款筹款等方式,很快村上便拥有了十几辆货车。此外政府还积极利用当地资源,为车队业务牵线搭桥。“二滩公司在开发,活路很多。县委政府帮忙给我们找活路,我们心头就踏实了。”政府协调,帮助运输队扩展市场,车轮一转,村民也开始见到了效益。现在车子往返成都——雅江一趟,利润就能达到三千元。不少村民开始尝到了甜头,半年过去了,合作社已经有了五十多辆车,预计年盈利能够达到300万元以上。

“成都到雅江办了一个货运部,运输业务越来越宽!”西地村村民李海勇说到。目前运输队业务正在向商品物流扩展,而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显然为西地村找到了一条脱贫的路子。

目前在雅江县的一些贫困牧区,发展旅游开始走向了创新,高山牧民办起了天空之城帐篷营地,主打原生态。而在峡谷地区,原来进山采摘松茸的农户合资建起了菌类基地,不再靠天吃饭。

路好,车就快,比预计用的时间少。一条刚修好的通村公路映入眼帘,路、树、藏房、牦牛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以前总是想着如果公路也能修到我家门口。开展精准扶贫后,原来的梦想真的变成了现实,发展致富产业有了基础,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村民赵友生满脸喜悦地说。这是雅江县河口镇山背后村,虽是数九寒冬,却显露出勃勃生机。“要致富、先修路”,山背后村的变化开启的正是这些贫困山村村民的脱贫希望。从基础设施短板破解开始,再到产业扶持……“五个一批”正在雅江大地落地落实。

雅江县全面落实“五个一”贫困村帮扶机制,实现每个贫困村均有1名联系领导、1个帮扶单位、1名村“第一书记”、1个驻村工作组、1名驻村农技员,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确保贫困户能脱贫、真脱贫、快脱贫。

1月,对全县2016年预脱贫5个贫困村进行全面调查摸底;3月,对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开展专项督查;5月,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蹲点调研督导;6月,41名县级领导带队对各村开展脱贫攻坚评估检查;9月,脱贫攻坚考核暨“走基层”活动全面开展……行动紧锣密鼓,落实雷厉风行!

脱贫,希望所在;攻坚,力量所在;奔康,目标所在。乘着东风,向贫困深处的进军所向披靡,征程上的堡垒,正一个个突破!

脱贫攻坚,引领向前。结合实际,雅江精准制定“12345”扶贫攻坚方略:锁定一个目标,即“到2020年巩固提升、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双向扶贫”,即对贫困人口丧失劳动能力的实行政策“兜底”救济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实行精准滴灌式的开发扶贫;充分调动县级部门、乡(镇)村基层和社会各界三方力量,整合扶贫资源,形成攻坚合力;实现 “四个好”,即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落实“五个到村到户”,即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移民安置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

解困 湾地沟村的变迁

2000只公鸡的声声鸣叫,打破了湾地沟村的宁静。湾地沟村是雅江县高山峻岭中一个只有300多人的藏区小山村。

1019日这天,卓呷和许多村民赶到养鸡场帮忙卸货赶鸡。可是,这些和市场上卖的肉鸡看起来没什么差别的鸡种真能帮大家脱贫吗?看着这座现代化的养殖场,卓呷依旧没有打消心中的疑虑。

靠山吃饭的命运在湾地沟延续了几百年。漫山青冈树,一条小溪,在温暖湿润的谷地气候作用下,孕育出了品质优异的食用菌——松茸。18年前,卓呷的丈夫离开了人世,留下3个孩子。“再穷也要把孩子养大。”那时起,卓呷挑起了一家的生活。出去打工,孩子年幼,需人照顾;在家务农,山高坡陡,贫瘠的黄土地,又怎能撑起一家的开销。哪里去找钱?松茸成了一家人唯一的希望。

每到8月松茸成熟,卓呷就进山采松茸,把孩子托付给亲戚照顾。松茸昂贵的价格让所有人心动,上到五六十岁的老人,下到十三四岁的小孩,背上干粮到山上一干就是一个多月,家中只留下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和幼童。在湾地沟,卖松茸的钱占到了村民收入的一大半。为什么一个有着名贵山珍的村庄却依然贫困?村支书杨让布告诉记者,松茸无法人工培育,且产量极不稳定,今年丰收往往预示着来年产量锐减。每当松茸产量不佳,没有收入的卓呷只能靠亲友的接济,挣一年借一年,家里生活不但没有改观,反欠下了3万余元外债。山,养活了湾地沟人;山,困住了湾地沟人。湾地沟村去年人均收入只有4300元,86户村民中有16户贫困户。

湾地沟终于要变了。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四川省的精准扶贫工作走进了一个个贫困村。彻底铲掉高原的穷根,成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

去年8月,四川省委选派的驻村工作组来到了湾地沟村。他们一到村里便开始走村串户摸情况,热情好客的村民拿出了酥油茶,但他们是来做什么的呢?和他们见了一次又一次,卓呷还是一头雾水。他们笑着说是在找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四川省国防科工办驻湾地沟村第一书记蒲江涛和四川省畜科院驻湾地沟村的技术员夏波在考察产业时发现,雅江县市场上所销售的肉鸡多是外地肉鸡,年销量达2万多只。而湾地沟村虽地处高原,但海拔相对较低,未经污染的山林正是全县为数不多适合喂养土鸡的地方。

今年3月,湾地沟村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准备养殖高原特有的藏香鸡。听说入股有分红还能补贴3000元股本,卓呷一家拿出了2000元在合作社入了股。但只跟牛羊打过交道的村民连鸡圈都没见过。夏波和蒲江涛在成都找到了一家红标鸡养殖企业,说服他们到湾地沟建起了养殖基地。没有技术,企业提供鸡苗和成品饲料;没有销路,由企业用保底价回购。

卓呷的小女儿梅朵今年大学毕业,在家备考公务员的她主动承担起了修鸡舍的任务。“房子是我1岁的时候爸爸修的。”而现在梅朵已经把以前堆放杂物的房间刷上了水泥,今天农技员夏波给她讲解鸡圈的围法。不久后,这里将养上50只土鸡。

楼上突然传来一阵电锯的声响,卓呷告诉笔者:“房子20多年没变过样了,我让施工队来重新装修一下。”

谈起脱贫后的湾地沟村,蒲江涛充满憧憬:“湾地沟村已经通了水泥路,明年养鸡场年出栏量能达到2万只,到时我们要把湾地沟生态土鸡做成雅江除了松茸以外的另一大品牌。”

靠山吃饭的命运在湾地沟村延续了几百年,精准扶贫工作的纵深推进,打破了湾地沟村的沉寂。建新房、修新路、兴产业、增收入,通过养殖合作社带动,今年,该村启动实施了村道硬化、村级活动室、文化室、医务室、安全饮水、电力升级改造、产业化、新村建设、易地搬迁、无房户安居工程、宽带网等11项建设项目,总投资2052万元,惠及91320人。全面实现了省级脱贫标准的村级“一低五有”和贫困户“一超六有”指标,贫困户人均收入4533元,比2015年人均增收2233元。湾地沟村不管是人均收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文化惠民等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国家脱贫攻坚任务,在此基础上,驻村工作组还提出了“在雅江县率先实现致富奔康,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远大目标,2016年整村脱贫“摘帽”指日可待……

湾地沟村的变迁,只是雅江今年5个预脱贫村嬗变的缩影。攻坚拔寨的冲锋战役,正在7854.5平方公里的雅江大地全面打响!

攻坚 全面奔康在路上

瞄准目标,靶向推动,通过“一看房、二看娘、三看家中有无读书郎”,通过“一申请、两公示、一公告”精准筛选识别贫困户,确保真贫真困“一户不漏”。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扶贫搬迁安置一批,创新推出“教育资助解困一批”,实现因户施策,对“症”施治,把扶贫资金和项目精准地引导到特定人口、具体家庭,即便是鸡犬相闻的左右邻居,也有不同的扶持政策。精准地把53个贫困村纳入扶贫专项方案,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社会事业“四大领域”脱贫攻坚。

为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县里规定凡申报涉农项目和民生资金,必须优先安排贫困村和贫困户,否则一律不予预算、不予审批、不予拨付、不予竣工验收、不予决算审计。同时,建立了产业扶贫信贷基金、风险补偿基金,支持金融扶贫。“两大基金”要求县级都要拿出真金白银注入,县级财政每年注入资金达3512.4余万元。

6月,雅江县八角楼乡王呷一村村民胡冬花拿到了县信用社5万元信用贷款。拿到贷款的她高兴地告诉笔者,她准备用这笔钱修建一个猪舍,购买点仔猪。预计每年能有超过一万元的收入。胡冬花办理的贷款是雅江县为确保让急需要贷款的贫困户享受到信贷政策,早日实现脱贫致富而制定的一项惠民信贷政策。该县结合实际,由县信用社和县扶贫攻坚办在规范流程的情况下,开创性的设立了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绿色通道。”按照贫困户自愿提出贷款申请→村两委审核→驻村工作组复核→县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准→发放贷款的流程进行精准办理。在办理过程中尽量做到细化贷款业务办理流程,优先办理和简化手续等政策,主动上门服务,把贷款送到田间地头。确保需要贷款的人及时享受到这项惠民的信贷政策。

解开贫困枷锁,归根到底是内生动力。雅江县十分注重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人穷志不短的思想,克服坐享其成的懒惰思想,增强自我发展的信心。对此,全县大力实施了“三项工程”,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在动力——

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贫困发生率方面:今年全县5个贫困村为整村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集体经济方面:在今年退出的5个贫困村成立了5个专业合作社,建立集体经济。投资605.25万元(其中村民自筹92.65万元),主要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物流运输业等产业;通村硬化路方面:建设项目5个,33.7公里,目前已全部竣工;文化室方面:建设项目5个,建筑面积均不低于50平方米,有室外文化活动场地、宣传栏文化器材、广播器材和图书等;卫生室方面:建设项目4个,业务用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有合格的基本医疗用品。

助农增收实现新突破。一是努力扩大就业,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农牧科技及电商培训,投资143.8万元,共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80人、农牧科技培训310人,开展科普宣传、送科技下乡7场次,建立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村2个(分别为呷拉镇湾地沟村、柯拉乡扎渣村)、示范户10户。二是大力发展产业,注重家庭经济发展,引进省内食用菌知名企业川野公司发展以松茸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户种植滑子菇等食用菌,目前已发展食用菌种植100户(其中今年脱贫户26户);同时,投资157.76万元,发展农户小棚蔬菜种植347户(其中今年脱贫户189户),发展藏猪、生态鸡等养殖64户(其中今年脱贫户7户)。三是抓好政策落实,严格落实生态补偿政策,五个贫困村全年兑现资金60.67万元。严格落实财政金融扶贫政策,县财政整合投入各项资金3512.4万元,安排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持周转金801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341054.2万元。通过以上系列措施,该县今年212839名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均超过3100元。

惠民政策惠民生。一是强力推进教育扶贫,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严格执行十五年免费教育,全县适龄儿童全部实现入学,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全部实现就读,212户脱贫户中无因贫而辍学情况。适龄儿童入学率实现100%。二是切实加大医疗扶贫,今年脱贫人口参保率100%。严格执行控费制度,今年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费个人支出数在912日前控制在10%以内,912日后实施全报销。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患者,在经过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各类补充保险及商保、卫生项目补助、民政救助、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和红十字会爱心慈善基金补贴后,县域内个人负担费用比例仍然超过10%的贫困人员,县级财政给予兜底救助。建立卫生救助基金120.5万元。三是加力推进住房建设,投资1185.18万元,全面完成今年51199人易地扶贫搬迁房屋建设。同时,对全县贫困户中的无房户进行再次核实,由县财政按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补助建房资金标准筹措解决。四是改善生活用电设施,2016年投资424万元,实施生活用电提升工程3个,212户脱贫户均达到生活用电的标准。五是巩固提升安全饮用水工程,2016年投资292.88万元,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5个,212户脱贫户全部达到安全饮水的标准。六是配备广播电视设备,向贫困户配备“村村响”广播设备、“户户通”网络电视设备,今年脱贫户均达到有广播电视的标准。

各地扶贫干部纷纷在“真”字上下足功夫。

雅江县扶贫移民局“老黄牛”杨杰身患疾病,但仍然坚持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脚步走遍了雅江县的各个村落,将村情组情和脱贫资料记满了厚厚的5个笔记本,被领导和同事赞誉为扶贫工作的“活字典”;他经手扶贫项目资金2.9亿元,却从不为亲友在项目上“打招呼”、“要好处”……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有责任为贫困群众做些事,面对乡亲们期盼的眼神,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雅江县八角楼乡王呷一村“第一书记”杨彬满怀深情地说。

攻坚不是蛮干,实践方出真知。破除贫困枷锁这场特殊“首仗”,需要不畏艰难、敢于胜利的壮志豪情,更需要精准善战的谋略计策。

四两拨千斤,点石就成金。在雅江,全县上下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在脱贫攻坚的实战中不断探索总结,勇闯新路,创新举措,脱贫攻坚工作在高效务实中强力推进。

全县大胆突破实施脱贫攻坚举措:大幅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权重;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凡申报涉农项目和民生资金必须优先安排、覆盖贫困村和贫困户,否则一律不予预算、一律不予审批、一律不予资金拨付、一律不予竣工验收、一律不予决算审计;坚持县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双轮驱动”战略;全程透明强化管理,既注重脱贫成效,又注重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过程;严督实查逗硬问责,组建脱贫攻坚工作督查巡查组;鲜明导向选用干部,把脱贫攻坚工作与干部任免、转岗等挂钩;注重实效重抓激励,正反结合典型推动。把最强的人力、最大的财力集结到脱贫攻坚一线,超常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奔康路上,梦在前方。雅江大地正汇聚决胜合力,负重追赶崛起!5万雅江儿女肩负历史和时代的重任,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乘胜追击,勇往直前!首战,胜利在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