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em.columnName}}
天路传奇写惊叹——我州交通三年集中攻坚建设者群像之四
2015-01-13 03:10:09
来源: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阅读数:
119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S217线建设现场。

爱·路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情深深 路漫漫

凉山好汉的工地蜜月

国道317线炉霍分指挥部工程处负责人雷德明,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曾从事地方公路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10余年,是一个敢打敢拼的四川凉山汉子。

同事们把他的工作概括为:他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2011年6月,他和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了。在成都办完婚礼后,他就“邀请”新婚的妻子到甘孜去“度蜜月”,去走一走、看一看,去欣赏美丽的甘孜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妻子微笑着答应了。

相恋多年,新婚妻子知道新郎官心里还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既放心不下工地的工作,又害怕冷落了新婚的自己。

在甘孜度“蜜月”的十几天里,妻子好几次跟着丈夫去体验生活,感受所谓的独特民俗文化,其实就是驻地到工地两点一线,而妻子所有的体验和感受大多来自丈夫在行车途中的“汇报”。

2012年,妻子怀孕后,雷德明累计在家的时间不到20天。对家、对妻子的愧疚让这个凉山好汉内心感到深深的自责。

孩子出生满半岁了,户口仍未办理,他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回家呀!这个对爱人、对家庭心里充满愧疚的凉山汉子,对待工作的态度认真到近乎苛刻的地步。从项目开工的驻地建设方案到人员设备配置,从分部分项工程开工节点到每个标段的年度工作计划,他都要一一审定,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得简单而又直接,高原施工就靠这几个月时间,必须抓紧抓好每一天、每一秒,如果方案不具体细致,操作性不强,必然会影响到月计划、年度计划的完成和质量安全保障。

目前,国道317线炉霍段已建成通车,建成后的国道317线炉霍段线型顺适、路面平整、质量优良,得到沿线百姓和过往旅客的高度评价。这就是对这位凉山汉子追求卓越工作的最完美诠释,也是他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

爸爸在哪儿

像雷德明这样亏欠家人的还有很多,比如雀儿山隧道项目30岁的总工程师李涛,他解下的技术难题无数,可是对家人的亏欠却永远留在心里无法弥补。年仅2岁多的儿子在家想爸爸了就嚷着要视频,可每次不是断网就是工地上有事,只能简单在网上逗几下儿子。儿子每次就盯着电脑屏幕仔细找,好像爸爸就躲在里面。

国道318线康东路新都桥过境段项目部经理王剑,长年累月呆在工地上,为了抢抓项目工期,项目施工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回过一次家,本来白白胖胖,经过一年多的风吹日晒,整个人瘦了一圈,皮肤也黑了许多。有一次,王剑的爱人带着儿子来工地看他,他的儿子竟然没认出来爸爸,脱口叫他叔叔。

奉献收获爱情

汪启智是国道318线康东路新都桥过境段项目部副经理,也是甘孜州的一名普普通通的交通人,参加工作十三年一直默默无闻地奋战在甘孜州交通建设的第一线,负责道路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各种质量检测。

2012年4月的一天,汪启智开着车与同事一起前往康定县的质量检测站送工程材料,进行实验检测,但在下折多山的路途中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汪启智当场鼻骨骨折,胸部也受轻伤,在同事的护送下前往医院进行了简单的包扎治疗,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工友也要他在医院治疗多观察几天,可汪启智却拒绝了,在医院买了点药当晚便赶回了工地,忍着伤痛坚持工作。他的事迹短短几天便在工地中迅速传开,谁都没想到正是这次事故让汪启智这位淳朴腼腆的小伙迎来了爱情的春天。

从邻县借调到新都桥工作的泽仁拉姆,被汪启智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在汪启智受伤工作期间,这位善良的藏族姑娘主动照顾汪启智,从而走进了汪启智的生活,两人的感情慢慢升华。2012年6月14日,汪启智和泽仁拉姆正式领取结婚证。

编后语

在我州交通三年集中攻坚的过程中,很多工程管理者和施工人员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离开了喧嚣的城市,一头扎进高原深山,守住孤独,与事业为伴,在平凡的工作中彰显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采访手记 

虔诚取“真经”

春花秋实。康巴高原的秋天确实漂亮,秋草微微泛黄,再配上蓝天白云、弯曲清澈的河水、五彩的经幡、圣洁的白塔……这一切总让人内心充满着喜悦和清新,驱车其中,思绪也是随风而去,绵绵悠长。或许这是因为,当整个社会都快起来的时候,在这里总是能找到慢下来的灵魂,从而让人真真正正地亲近到了久违的自我吧。

在我州,除了景色让我陶醉,还有一种“力量”让我感动、让我敬畏!

这种力量便是梦想和信念。它或许正与佛家的“虔诚”二字不谋而合。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当初孙悟空从五指山下出来,得知唐僧要走十万八千里路,去西天取经的时候,他说自己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表示可以代劳,但唐僧却拒绝,说“真经”只有靠虔诚的心,一步一步走到西天才能取得。当时的我曾嘲笑唐僧的迂腐,也嘲笑作者这种不合逻辑的安排。但到后来我才慢慢明白,这世上或许本没有所谓“真经”,可以在看后就“立即成佛”,而是在你走完那十万八千里之后便已经是佛了,“真经”便是那十万八千里路,虔诚地走过便已得“真经”!

在基层采访的9天,笔者没有一天吃饱饭,不是不饿,而是高反再加上长距离的奔波让人没有了食欲,吃不饱的同时笔者还几乎每天闹肚子。刚开始,笔者向朋友们诉说这些的时候,他们都嘲笑“太娇气”。后来听国道318线东海路常务副指挥长陈昕讲,高原上很多地方的水都是大肠杆菌超标,而且还有包虫,闹肚子他已习惯。

当笔者第一天下午来到国道317线甘孜段改扩建工程指挥部时才发现,他们有很多人身体都出了问题,远远不是闹肚子那么简单。像国道317线甘孜段改扩建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章志高,11年奉献给甘孜交通事业,现在是心脏瓣膜关闭不严;国道317线甘孜段改扩建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赵阳肺气肿;国道317线甘孜段改扩建工程工程处处长董超脑细胞大面积死亡……

不单单是他们,全州交通系统的干部职工也有不少在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比如在得荣,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出发下乡之前和下乡回来之后,罗绒吉村局长吃下一大把药片,而让人感动的还在于他仍然是几乎天天下乡,而且不论工作有多难、多累,他都不抱怨。

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身体抱恙……一系列难题困扰着他们,但他们没有一个选择退出、没有一个意志消沉、没有一个对工作粗心大意。在和这样一群“病人”们聊天的时候,你还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乐观,谈起自己负责的项目工程的时候,眼中也是充满了自豪,就好像是一个艺术家在介绍自己的作品一样。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带病坚持,他们都说,自己想要为改变落后的交通面貌尽一份力,如若再问,那他们就会告诉你“不能半途而废”。

三年里,正是靠着他们的这种“力量”,全州目前共建成干线公路2400公里,农村公路4743.2公里。

这,便是他们取得的“真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