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em.columnName}}
小小羊肚菌,走出产业发展“新天地”
2015-05-11 07:01:44
来源:
《甘孜日报》社
阅读数:
99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丰收的羊肚菌。

杨贵全正在查看羊肚菌。

采摘羊肚菌。

羊肚菌种植大棚。 

发展高原生态农业是我州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州涉农部门充分利用地区农业资源,采用与省农科院合作的“院州合作”先进模式,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产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2年开始实施的羊肚菌人工种植项目,通过近几年试验和推广已初具规模。今年在康定、泸定、丹巴、道孚、炉霍等县推广732亩,占全四川省的24.4%。羊肚菌长势良好,已大量出菇,初步统计平均亩产鲜菌400斤,总产值将达2635万元,助农增收1464万元。一朵朵形似羊肚的小蘑菇,在甘孜大地上形成了一片“新天地”。

机缘:

“菌中之王”落户甘孜

种羊肚菌能发大财?持这样疑问的人,多数都不了解羊肚菌的“世家谱系”。谈到这种菌类,就不得不提及它的“贵族”血统。羊肚菌是一种堪比松茸的珍稀名贵食用菌,是高级营养滋补品。如在法国的高档餐厅,该菌是不可或缺的食材,甚至一度卖到每公斤5000元人民币的“天价”;而在荷兰,该菌是皇家国宴上用于招待国家元首的主菜,是高档宴席上的“常客”。

然而,这种名贵的菌类主要以野生为主,产量少、采摘困难。加之羊肚菌生来娇贵,人工培育不仅要解决遗传方式、生长方式、栽培方式等技术瓶颈,掌控羊肚菌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土质、酸碱度等环境因素也是进行人工栽培需要攻克的难题。如果再加上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困难可想而知。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除了本身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外,强烈的市场需求也让羊肚菌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从1985年羊肚菌市场统货价格每公斤6元到现在精品野生羊肚菌价格飙升至每公斤3000元至4000元。近30年时间,羊肚菌的价格至少翻了500倍。

“甘孜州很多县的气候、土壤都适合种植羊肚菌,并且不择地,只需要在栽培的棚面上加盖遮阳网。”州农科所所长杨开俊告诉记者。

异常广阔的市场,一路看高的销路,无比适宜的生长环境。羊肚菌“落户”甘孜,带来的将是全州农业发展格局的改变。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院州合作”开启了我州种植羊肚菌的新征程。州涉农部门与省农科院合作,于2012年10月在康定县大河沟基地进行了羊肚菌人工栽培试验。试种成功后,康定县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乡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大面积种植中藏药材和羊肚菌,采用“公司 基地 合作社 农户”的生产经营理念,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目前在康定已示范推广羊肚菌200亩。

有了来自省农科院的合格菌种,有了全州涉农部门的技术支持。许多农民们放下锄头,撑起大棚,纷纷投身到羊肚菌种植“事业”当中。

巧合:

村主任在饭桌上吃出“致富经”

“三山两水八面坡,靠天吃饭难过活”,这是康定县麦崩乡敏迁村村民们自编的一句顺口溜。距康定县60公里的敏迁村,“隐藏”在大渡河边的山坳里,这里交通条件相对差些,信息传递相对较慢。而在村民们记忆中,从没有想过在庄稼田地里能长出什么“宝贝”来。

“说是‘宝贝’,未必还比松茸贵。”当地村民异口同声说道。

其实“宝贝”就是羊肚菌,而在村里种植羊肚菌成功的,正是该村村主任杨贵全。杨贵全说,机缘来自一次初中同学聚会,去年5月的一天,被邀就餐的杨贵全在餐桌上发现了一道名叫“羊肚菌炖鸡”的“稀罕菜”。“300元一道菜,80元一斤的鲜菌子”得知价格后,惊讶之余的杨贵全开始谋划自己的“小算盘”,一顿便饭让他吃出了“致富经”。

去年11月,杨贵全的大棚中布满了来自省农科院的羊肚菌种。他组织全家老小齐上阵,像照顾婴儿一样悉心呵护着每一株菌苗。到了今年3月,羊肚菌香飘香敏迁村。实验成功了!大喜过望的杨贵全急着联系销路!可就在他下山出村的第一天,400多斤羊肚菌“瞬间枯萎”。这次突发事件,杨贵全的妻子至今还心有余悸:“3月份天天大太阳,天有点干,那天上午忘记放水,中午一进大棚就看到一片菌子全部蔫了。当时好像天都垮了,我都不知道咋个给他说。”

就因为这半天的疏忽,几乎让杨贵全一家大半年的倾力投入付诸东流。但得知此事后,他却异常冷静,一边继续联系销路,一边让家人“照看”好剩下的大部分菌苗。“当时还有十来天就可以采菇了,这个节骨眼上我想哪怕只剩一朵菌子成活试验也是成功的!”面对挫折,走南闯北的杨贵全咬紧牙关。最终,他熬过了这“黎明前的黑暗”。

奇迹:

看“门外汉”盘活高山贫困村

时间回到去年6月,几经周折。杨贵全转租到10亩土地,开始了种植羊肚菌的试验。33岁的杨贵全在外求过学,在州内打过工,跑过运输,做过买卖……回村后,他成了乡亲们眼中的“大能人”,还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可没几个人知道,年轻的杨主任早已忘记了种地,成了庄稼田边的“门外汉”。

别人地里的菌苗如何能长成“金娃娃”呢?询问专家,上网查阅,下地刨土,“门外汉”杨贵全迅速给自己“充电”。 菌中之王”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之下棚栽,翻整土地,修建大棚,购买菌种……下种之前,年轻的村主任发现,前期资金的筹集成了首要问题。

压上所有积蓄?东奔西走借贷?这些做法在大量资金缺口面前无疑都是“杯水车薪”。村里人没想到,手里有了地的大能人却被苦苦困在原地。直到康定县两资办“伸出援手”,才解了杨贵全的燃眉之急。“根据安排,这几年我办一直有专门扶持农村产业的项目资金,在人工种植羊肚菌这个项目上扶持资金主要是用于农村基地大棚建设。”康定县两资办主任姬新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帮扶情况。

有了经费,杨贵全开始倒腾自己转租来的“一亩三分地”。知道他的情况后,州农科所的专家们还专程来到敏迁村勘察,并为他讲解了许多专业知识。这期间杨贵全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在甘孜州还有个“羊肚菌协会”。“敢吃螃蟹”的可远远不止他一人,再这样“闭门造车”可能行不通了。意识超前的“学者型专家”杨贵全加入了协会,并很快成为秘书长。在与同行们的交流中,经请求协商,他与赶羊村种养殖合作社达成了技术支持。这下,他更加确信自家地里即将下种的羊肚菌能够迎来大丰收!

今年4月,杨贵全的实验大棚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收购羊肚菌的商家每天在这里等着摘菇,生怕别人抢了这个“香饽饽”。年轻的村委会主任组织大家在地里忙活,工钱是平日里的5、6倍。把地转租给他的农户意识到,这回发了,这地里真种的是“金元宝”啊!“以前不管种什么,收成最好的时候一亩地最多赚个三千多块钱。今年一亩地的菌子卖到了3万块钱,以后就指着它赚钱了!”村民董晓兵乐呵呵的向记者诉说着成就。

消息传出,整个村子沸腾了,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让杨贵全带着种植羊肚菌。可这个从城里归来的“庄稼汉”知道,这是门技术活,让村民们各自行事绝对不会成功。将土地流转集中,成立专业合作社才是正确途径。

谈到未来,已经靠羊肚菌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杨贵全有着周详的计划:“我们村开了多次村民协商大会,预计明年能够流转180亩土地用于种植羊肚菌,全村村民们已经同意成立种植合作社。老百姓可用土地入股,又能在种植基地投工投劳挣钱。创立品牌,搞网络销售,我们都正在规划……”

一个坐落在山坳里的贫困村,短短一年间,就这样被一块“试验田”彻底改变。未来迎接村民们的,将是羊肚菌铺就的康庄大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