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em.columnName}}
金马草原上的好“门巴”
2014-08-26 08:58:13
来源:
查看原文
阅读数:
103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金马草原上的好“门巴”

——色达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华丽

 

张华丽,女,汉族,现年51岁,198612月参加工作,19947月毕业于华西医大,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10月取得副高资格,2013年晋升为外科主治医生,现任色达县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一职。张华丽同志从普通医生到业务副院长,工作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凭着熟练的技术,良好的品德和对待患者的一份热情,在20多年的医务工作生涯中,她被同行称为“张大姐”,被农牧民群众称为“金马草原上的好门巴”,实现了她“扎根高原,奉献农牧民”的誓言。

爱岗敬业痴奉献,医院为家勤为患

“作为一名医生,我应该时刻在病人身边”。张华丽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医近30年,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是否自己值班,病房就是她的家,病人就是她的亲人,她总是守护在病人身边。

20131210晚上7时,色达县大章乡牧民克拉因分娩后胎盘植入而致大出血,生命岌岌可危,此时因为医院的血库存血不足,医院的带班领导因县上临时抽去救灾,处理此事的医生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只得向正在医院看望病人的张华丽医生求助。当张华丽赶到手术台时,克拉以每分钟200毫升的速度出血,时刻都有生命危险,张华丽果断处置,让医生为产妇止血,在得知血型和自己一样时,她二话不说立即为产妇捐献了800多毫升的血,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当克拉的父亲得知一个已是50岁高龄的医生不顾自身的安危义务为克拉献血,在病情稳定后又坚持为克拉做手术,跪在地上眼泪不止,“张医生是我见过最好的门巴。”克拉的父亲逢人便这样说道。

回顾张华丽的医务工作生涯,不得不提她在面对特大疫情和突发事件中的优异表现。不管是上班还是休息,不管是狂风还是暴雨,一旦有紧急事情,一旦病人出现危机情况,她总是以最短时间赶到现场组织工作。2003年非典肆虐,色达县翁达镇一名工作人员从爆发非典地回来,被诊断为非典患者,在进行会诊时,在缺少防护服的情况下张华丽不顾个人安危,将自己的防护服让给其他医生,自己穿着白大褂进入隔离区开展会诊;经过精心治疗,该病人康复出院,最后在抗非结束后尽管她已筋疲力尽,却仍发出自己肺腑之言“没什么比生命更可贵,没什么比患者的需要更重要。”

患者拉姆是一位67岁的孤寡老人,家庭生活拮据,家中只有一张床、一个钢炉和一些糌粑。在看到这一情况后,张华丽主动承担了拉姆老人的救助任务,将她作为自己的结对认亲亲戚,每天嘘寒问暖,为老人购置了电热毯、电视、新被套等物品,每周都为老人送去新鲜蔬菜,陪老人聊天,帮助她解决实际困难。“这是连亲人都做不到的事啊”拉姆老人一说到张华丽医生,便激动得直掉眼泪。

倾情倾智,推动卫生事业发展

为加强群众工作,减轻患者疼痛,她总是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还承担色达县人民医院医疗业务管理,组织每周一、四两次全科查房,组织对疑难病例的讨论和治疗以及对急危重病员的抢救工作。期间为患者参加疑难病症会诊、处理急危重病员120余例,平均每年20余例,平均参加各种手术40余台/年,诊治门急诊病人2800余人次/年,为诊治危重患者参加院内会诊44人次,平均7人次/年,她不辞辛劳为患者减轻病痛折磨,共出诊100余人次。同时,她还针对牧区医疗技术相对落后,医技人员缺乏的实际,对本院、乡卫生院医务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和授课,共培养乡村医生14名,带教进修生6名、实习生12名。目前,由她带出来的医师都各自在卫生战线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工作中对积累的经验不断进行总结,在任职期间张华丽在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篇《在高原地区治疗初到高原患急腹症患者的临床研究》、《高原地区腹腔镜手术对心肺肝肾功能的影响》。近五年在考评中连续四年在单位和县级考核中获得优秀名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三八妇女红旗手、甘孜州卫生系统第三批学科带头人、色达县建县五十周年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县级优秀人才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只有奉献才是快乐”这是张华丽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的至理名言。为此她凭着对党的忠诚、对农牧民群众的关爱和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诠释着一个医者父母心的谦卑,并继续为色达县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无怨无悔的工作着。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