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em.columnName}}
住上新房子 迎接新生活——芦山“4·20”地震泸定县灾后重建纪实
2016-04-21 09:05:21
来源:
《甘孜日报》社
阅读数:
112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得妥乡发旺村新村风貌。

 “能住进这样漂亮的房子,这在前些年是不敢想的。感谢共产党,感谢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每每谈起居住条件的改善,泸定得妥乡南头村村民李元华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三年前,受芦山“4·20”地震影响,李元华住了几十年的土房子墙体开裂,无法居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李元华用三个月的时间盖起了这幢五室一厅一厨的三层小洋楼,底楼是饭厅、厨房,二、三楼是客厅、卧室和卫生间。“底层做成了商铺,屋前正在修建小院坝,准备将来开个农家乐。”李元华对未来过上小日子充满信心。

李元华只是芦山“4·20”地震灾后重建中众多灾民生产生活发生较大改变的一个缩影。

如今,在泸定南头村、发旺村等灾后集中重建村组,一幢幢错落有致,疏密有度的农村住房拔地而起,农村的教育、卫生等硬件设施得到大幅度提升;山、水、田、林、路得到重大改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及时治理;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灾区民众的生活正升腾起新的希望。

2016420日,芦山强烈地震整整过去三周年。三年的灾后重建工作中,泸定县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重建的原则,以城乡住房、地灾治理、农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注重与新农村建设、旅游业发展相结合,通过重建优化提升农房质量、基础配套设施和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灾区农业产业,建设美丽新村,让受灾群众不仅住上好房子,更能过上好日子。目前,该县灾后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正积极完善档案相关资料,迎接国、省、州检查验收。

据泸定县灾后重建办负责人谢林介绍,借助芦山“4·20”灾后重建,全县高半山地区2475户农户彻底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彝族聚居村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飞跃,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得到快速发展,高半山农业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从社会发展条件来看,新建或改建的学校、医院已全部建成,改变了以往教育和卫生条件差的现状。从农村交通条件看,制约该县农村交通条件的公路、桥梁建设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为全县正在开展的精准扶贫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房子已经修好了,我们终于渡过了难关,感谢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受灾群众永远不会忘记党和政府的恩情。”兴隆镇和平村村民赵朝清的重建房属砖混结构,整个房屋面积近2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下层有两个门面,上层有七个房间。“这房是我和妹妹赵朝辉联合修建的,国家共补贴了5.2万元,自己投入了8万余元。”赵朝清介绍说,由于经济困难,虽借了5万元的债,但县重建办为他们办理贴息贷款手续,目前借的钱也快还清了。对未来发展,赵朝清充满信心,积极谋划调整种植结构,他打算在家里的几亩地都种上辣椒、番茄等蔬菜,并套种大樱桃,扩大优质核桃种植面积,增加收入。

截至目前,泸定县已全面完成2398户城镇居民、13502户农村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和2475户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完成投资58866万元;12个新村聚居点743户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全部完工;完成涉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国土资源应急能力建设、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等9大地灾治理项目重建;总投资6.9868亿元实施的综合项目111个已接近尾声。

据了解,灾后重建工作启动以来,泸定县采取严格编制规划、助推科学重建,遵循规程规范、强化技术支撑,真心为民、创新重建机制,紧扣幸福美丽、推动产村融合等措施强力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坚持把灾后重建规划与新农村建设、高半山扶贫开发、交通三年攻坚、教育卫生发展等专项规划统筹结合,制定了《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灾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灾后综合补助项目重建规划》等规划并组织实施;10个乡镇有一定建房经验的建筑工匠和72个有倒房重建任务的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共496人次进行了技术培训;由县财政出资70.5万元并整合红十字会、残联等资金,对全县17户“五保户”和88户特困群众重建房屋进行适当补助;以农房重建为抓手,借力深化农村改革,实施项目攻坚战略,推进产村融合发展,投入资金1.8亿元,把12个重点聚居村与美丽幸福新村建设有机结合,按照“一村一品、各显特色”的要求,抓好房屋风貌打造和村容治理工作,加快灾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