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em.columnName}}
康巴高原上的救援突击队
2014-12-15 09:05:55
来源:
《甘孜日报》社
阅读数:
357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武警四川总队二支队康定“11·22”地震救灾纪实

康巴高原上的救援突击队

帮助受灾群众搭建帐篷。

他们是第一支抵达重灾区展开救援的队伍

他们奉行“三优先”抗震救灾“附加”原则

他们中有122名老兵为了参与救灾而“抗命”

他们通过此次救灾检验了部队高寒保障能力

他们爱洒灾区成了5个孤儿的“兵爸爸”

……

11月22日16时55分,康定突发6.3级地震,康定、道孚、丹巴、九龙、泸定、雅江6个县5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常年驻守川西高原的武警四川总队二支队迅速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紧急抽调兵力,第一时间投入到重灾区3个乡镇11个村的救灾任务中。

集结,连夜挺进灾区

地震发生后,二支队边了解情况边集结部队,仅半小时,支队长田晓东带领120人组成的先遣队轻装全速向震中塔公挺进。车队在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时,余震不断,路上飞石滚落、暗冰密布,加之山路陡峭、天色昏暗,车辆行进速度一度放缓。经过两小时的艰难跋涉,支队先遣队成为第一支到达震中木雅祖庆学校的部队;半小时后,支队第一梯队380人重装也抵达灾区。

由于地震造成断网、断电,开进途中,支队综合通信指挥车利用卫星设备,边开进边与武警总部作战指挥中心、四川总队指挥中心及州县应急指挥部视频建联。到位后,第一时间传出了震中塔公镇现场图像,成为震中心唯一信息中转传递枢纽,为上级首长判明灾情、部署任务、决策指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资源。

11月25日深夜23时19分,康定再发5.8级余震。此刻,该支队由16辆卡车组成的救灾物资输送队正在翻越折多山,崎岖的山路上堆满了落石。灾区很多群众还缺少帐篷、缺衣少食,这批从康定运往重灾区塔公的救灾物资一刻都不能耽搁,“下车,动手开路!”随着车队指挥长一声令下,所有驾驶员下车集合,通过肩顶手抬的方式,将路上的石块清除,当晚便将救灾物资运抵塔公镇,并及时发放到了群众手中。

救援,冒险冲入废墟

木雅祖庆学校、江巴村、夺让一村、各日马村是此次地震受损最为严重的地方,支队救灾突击队到达灾害现场后,面对慌乱的学校师生和灾区群众,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冲入教学楼、民房疏散搜救。“一组观察警戒!其余人员全部跟我走!”在木雅祖庆学校救援现场,在一大队大队长高俊的率领下,百余名官兵冲入摇摇欲坠的教学楼疏散学生。成功疏散并安置好1800名师生后,医疗队官兵及时开展了医疗巡诊,及时为19名地震中受伤的学生进行了救治。

凌晨1时,在江巴村,60名官兵挨家挨户搜救转移群众,连夜搭建救灾帐篷。“同志,我的小女儿拉姆找不着了,可能埋在房子里了……”泽仁阿巴急匆匆地拉着武警战士的手求援,“你家在哪里?快带我们去!”未等四十岁的泽仁阿巴说完,官兵们奔向不远处的一堆倒塌的房屋。考虑到有人埋在下面,官兵们不敢用镐刨用锹铲,在另一面墙上石片不停掉落的情况下,仍然纷纷扑下身子扒拉土石结构的残垣断壁,最终在两个木箱中间找到了已哭成泪人的小拉姆,所幸6岁的拉姆安然无恙。

安抚,真心换来真情

23日凌晨2时许,当木雅祖庆学校安置点所有师生和群众入住帐篷后,官兵们开始为85顶帐篷里的群众逐一发放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我不想住这里!我要回家,这里会垮掉……”15岁的八年级学生索让还未从地震阴影中走出来,惊魂未定的他不听老师和同学们的劝告,执意要“逃离”安置点。高俊带领军医及时赶来安抚索让,“有武警叔叔在,不怕……”高俊搂着索让的肩耐心地安抚着,当他轻抚其额头时发现索让有些发烧,便立即安排军医为其服药并物理退烧,直到其安然入睡才悄悄离去。

“叔叔,你快来住我们的帐篷吧,里面暖和着呢……”凌晨4时,塔公草原寒气逼人,索让突然拍了一下正坐在火堆旁烤火驱寒的高俊肩膀说。原来,索让醒了后未见高俊,便走出帐篷到处寻找,直到一名巡逻战士带索让来到高俊临时休息的地方。“谢谢索让,叔叔还有任务,你快回去休息吧。”望着周围拔地而起的排排帐篷,看着眼前围火驱寒的官兵们,索让好像“读懂”了这支铁的部队柔情的兵,眼角不由淌落了崇拜的泪水。

“优先保障灾区群众入住帐篷、优先保障学校师生吃上热饭、优先保障学校师生洗上热水澡”,抗震救灾以来,这个支队“三优先”的“附加”准则受到了灾区群众的赞扬。

抗命,老兵不舍离去

在塔公地震救灾一线,有一支“老兵突击队”,他们重活累活争着干、抢在先,处处做表率,带动了整个救援队伍的士气和效率。这支“特殊”的队伍中,既有驾驶员,又有炊事员;既有从军12年的代理排长,又有服役两年的普通战士,康定“11·22”地震发生前,他们刚刚举行完向队旗告别仪式,正式脱离了岗位。“灾情就是命令,在没脱下军装的时候,我们依然是中国武警,依然要履行职责!”四中队老兵温世里说,在退伍返乡前能参与抗震救灾,为驻地建设尽最后一份力,很有纪念意义,这也是很多即将退伍老兵的共同心声。

根据支队抢险救灾统一兵力部署,地震次日,这些老兵将按原计划撤回,由第二救援梯队接替。可是,地震救援现场繁重的任务却牵动着老兵们的心,他们不甘心就此“半途而废”离去,田晓东两次到现场苦口婆心劝阻老兵撤回休整,都被老兵们义正言辞地拒绝了。11月23日下午,在震中塔公镇江巴村灾民安置点,“老兵突击队”正争分夺秒地搭建救灾帐篷,田晓东向他们下达了“最后通牒”。“首长!不要赶我们走,灾区更需要我们!”“抗震救灾刚刚开始,我们不当逃兵!”已经连续两天未合眼的战士们,个个眼睛红红的,斩钉截铁又仿佛哀求地抗拒着支队长的命令。“你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你们的贡献有目共睹,明天就要踏上返乡的征程了,大家回去好好休整一下……”田晓东耐心劝说,可老兵们再次打断了支队长的话——“我们不回去!我们要圆满完成这次抗震救灾任务!”

“滚,都给老子滚回去!”面对老兵们接二连三的“公然抗命”,田晓东“生气了”甚至爆出了粗口,他声音哽咽,但都知道他心疼这些老兵,最终122名老兵含泪登上了运兵车。

检验,救灾保障有序

“此次抗震救灾,我们的后勤综合保障能力得到了全面检验。衣食住行保到位,部队‘打胜仗’才会有保障!”田晓东表示,通过前几年的“教训”,支队党委不回避问题,敢于向难题叫板,才使得部队高寒条件下应急出动保障得到了长足进步。

地震发生后,他们率领车队过暗冰、爬陡坡、躲飞石,风驰电掣,仅用2个小时便抵达震中塔公镇全面展开救援;不到两小时,85顶帐篷拔地而起,灾区群众和师生在最短时间内住进了温暖的帐篷,夜里狂风吹、霜雪降,官兵们搭建的帐篷却安然无恙;次日一早,他们灵活运用野战炊事车、野战汽油炉、水罐车,将部队紧急出动携带的野战口粮烹饪出了香溢塔公草原的“农家饭”,并保障了灾区学校师生果腹。“从当年刚组建时,部队出动‘铁牛’趴窝、风吹帐篷跑、米饭蒸不熟,到现在的装甲铁流夜行风驰电掣、高原帐篷风吹纹丝不动、野战炊事高原飘香,这里面承载着很多教训和期望,也展现出了支队官兵立足艰难困苦谋出路的精神。”支队政委古林如是说。

重建,结对帮扶认亲

抗震救灾进入灾后重建阶段,官兵们在进村入户开展危房拆除、帐篷搭建、物资发放、医疗巡诊的同时,在思考如何帮助木雅祖庆学校师生重拾重建家园的信心。12月3日,通过与副校长谢晓君沟通,官兵们得知学校均为藏族学生,对艰苦奋斗和国防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官兵们迅速策划并选拔出5名官兵作为木雅祖庆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制定了长期结对帮扶开展教育的计划。他们为学生们传授国防知识、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军训、谈心交流等等一系列配合活动,赢得了学校师生们的拥护。

当听说木雅祖庆附近的孤儿学校还有5个孤儿学生无人认领资助的消息后,高俊自告奋勇,立即认领并长期资助孤儿学习生活,在他的影响下,5个孤儿终于有了“兵爸爸”。“地震震垮了房屋,我们可以重盖;地震创伤了心灵,我们可以抚平。灾后重建,每一样都不能落伍……”高俊说,结对认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自己和战友们有信心、有决心将这次“灾后重建”进行到底!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