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em.columnName}}
天路传奇写惊叹——我州交通三年集中攻坚建设者群像之一
2015-01-08 03:10:16
来源: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阅读数:
158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资料图

编者按

在我州交通重点项目三年集中建设攻坚活动中,交通建设者冒着山体滑坡、塌方等危险,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伤害,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继承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为三年攻坚圆满收官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奔波而坚毅的身影,永远印在了甘孜的山山水水之间。

行走于甘孜,到处可见当年18军在修筑川藏公路时种下的白杨树,在秋日高原澄净的阳光下,一片金黄璀璨,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

驱车行驶在这些行道树中,一种历史的穿越感油然而生,恍然如梦。而一棵棵白杨树,犹如一座座丰碑,见证着甘孜公路交通建设的沧海桑田,演绎着甘孜交通三年攻坚的传奇佳话!

在这里,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空交错重叠。岁月峥嵘,时光静好,当历史的书页翻到今天,新时代的筑路人,继承并发扬了60年前先辈们的精神,在甘孜交通三年攻坚中放飞梦想。三年的艰苦奋斗,三年的奋勇拼搏,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赞歌!

梦·路 人生和梦是同一本书的页子,依次连贯阅读就叫做现实生活。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用梦想成就事业

三上甘孜

42岁的章志高,是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业务骨干,现在任国道317线甘孜段改扩建工程总指挥。拥有19年工龄的他,有11年奉献给了甘孜的交通建设。

凡是在高原上有过长期工作经历的人都说,在高原上是最难入眠的,往往一晚只能够睡三四个小时,而且还是浅睡眠,大脑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而这样的结果就是白天头脑昏昏沉沉,吃不下饭,晚上想睡睡不着。更为严重的是,长期的高原生活还会使肺和心脏发生器质性改变。在谈话中,记者得知章志高因为长期在高原生活,患有心脏瓣膜关闭不严。而项目部里50个人,经过三年高原工作,已经有60%到70%的人出现了这种症状。

“已经先后两次到甘孜修路,这里的艰苦您也很清楚,为啥这次又主动报名来代建呢?”记者说出了埋在内心的话。

“我对甘孜交通是有感情的。”章志高深情地说。2003年,年轻的章志高作为技术员第一次进入藏区,负责318国道海竹段建设。第二次进入藏区参加了318国道康东路建设。“我是发自内心想要把藏区的交通搞好!”章志高语气坚定,“作为一名四川交通人,我们有义务为藏区交通发展作贡献!”

章志高还给记者讲了个小故事。他说,在国道317线改建现场,有个藏族老大爷每天都会搬凳子坐在摊铺机旁,看着施工队施工。老大爷说,“修路是对群众好,自己盼了一辈子的事情快要实现了”。章志高告诉记者,在甘孜,有很多淳朴的藏民,他们对于修路的愿望十分迫切,而这也是促使他留在这里的原因。

可以说,在甘孜交通三年攻坚中,有成千上万个章志高,高原反应使这里的建设者患上了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但他们仍选择了坚守。就在国道317雀儿山隧道项目中就有两名这样的建设者。一名是国道317甘孜段改扩建工程工程处处长董超,一名是国道317甘孜段改扩建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赵阳。

34岁的董超,刚进项目部的时候,人送外号“白面书生”,经过三年高原工作的“洗礼”,“白面书生”脸上已经泛出了高原红。

2013年11月,董超接到医生的电话,电话里说体检结果出来了,让他过去一趟,到了再说。当时董超脑子一片空白,莫非是癌症?!于是他写好遗书,一言不发,脸色苍白。过去之后,医生告诉他是由于长期缺氧,出现脑细胞死亡症状。

此病虽无直接生命危险,但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极有可能导致偏瘫。但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是极易加速脑细胞死亡的,如果要抑制住脑细胞死亡速度,就要离开高原回内地工作。“对自己健康的担心还是有的。但轻伤不下火线,在这里,‘负伤’的同志很多,我又怎么能轻易离开呢?”董超如是说。

赵阳的毛病出在肺部,在高原的一次感冒,让他患上了肺气肿。但最让人难忘的是他脸上一直挂着的微笑。

身体有恙为什么不选择离开这里?赵阳说:“不能半途而废”。很朴素的一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满满的责任。

人们对于倾注了自己心血的东西,都想看到最后的结果。梦想就要实现,如果在黎明前离开,那将是怎样一种遗憾。若论私念,或许这便是章志高、董超和赵阳们的私念吧。

路虎拉不走我的心

在金钱与梦想间,江城毅然选择了后者。

江城,得荣县交通运输局工程部部长。公路工程出身的江城,虽然并非名牌大学毕业,但是多年高原公路工作经验,使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筑路专家。

在得荣县境内,拥有1390.1公里农村公路。但在得荣县交通运输局,只有两名技术人员,江城便是其中一名。因此,江城日常工作非常繁忙,晚上九十点钟收工是常有的事。在很多公路建设项目中,因为采纳了江城的意见和建议,节约了不少建设资金,工程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保障。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江城在高原公路建设领域小有名气。

一次,一家公司想高薪挖江城去成都工作,并许诺给他一辆路虎。可江城却拒绝了,他说:“我是甘孜人,我的家乡需要我。这里交通太差了,我真是希望能够给家乡的交通多做一点事情。目前是甘孜交通大发展时期,赶上了集中攻坚的机遇,我更不能离开,我的梦想在这里。”江城说。

编后语:人生需要梦想作支撑。一个无梦的世界,既是残酷的、也是愚昧落后的。在我州,正是有了筑路的梦想,有着强州富民的信念,支撑着甘孜交通建设者在高原施工过程中克服病痛、坚持到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