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em.columnName}}
创建工作动态(十八)
2019-06-13 02:05:04
来源: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阅读数:
60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推进情况

雅江县组成联合工作组,深入虫草采集点开展宣讲、文艺演出、普法宣传、科技知识宣传普及和义诊以及“道德讲堂进高山、核心价值上高原”等活动,采用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向农牧民群众宣传讲解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共600余人参加活动。

甘孜县召开2019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进会。会议就2019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做好“六强化”即:强化组织保障、强化重点示范、强化示范引领、强化宣传教育、强化活动推进、强化督导考核。会议要求,着眼考核验收,进一步完善工作责任体系、夯实基础性工作、全力做好迎检各项工作。

德格县认真组织各族干部职工学习《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民族团结进步干部职工读本》《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手册》,共召开专题学习会议70余场次。全县干部职工充分利用工作间隙、茶余饭后等碎片时间,灵活采取个人自主学、重点摘抄学、结对比着学等形式,撰写会议记录、学习笔记等上千余份,有效强化了干部职工对民族团结进步的理解和学习。

乡城县为进一步提升全县创建工作专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组织举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业务培训会,培训会先后由县创建办3名业务骨干,从档案管理、双语文字使用、日常信息上报、示范点打造、特色材料撰写、融合扩展等创建业务工作方面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讲解。各乡(镇),片区工委,县级机关各部门,省州属驻县各单位,各学校、医院的专职创建业务人员共计95人参加培训。

巴塘县利用专题宣讲团宣讲、家长会、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宣讲政策,通过“帐篷课堂”、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对子”及爱心帮扶等活动,深化教师家访制度,并将留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情况实时发布给家长,畅通家校共建桥梁,通过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思想感化与诫勉敲打、心理疏导和结对关爱相结合,实现全县春季学生应入尽入。目前,开展各类文艺活动21余场次,开展生活技能培训10余场次,覆盖学生600余人次。

州委政法委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迎接建党98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于近日开展“学讲话、学条例、迎大庆”知识竞赛,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和上挂锻炼干部开展“学讲话、学条例、迎大庆”知识竞赛,全体参赛队员以笔试形式进行测试,成绩按照组队平均分(参赛队伍笔试的总分除去参赛队伍总人数)进行排名,前6名将进入决赛。

喇荣寺管委会以宣传“月月入寺”为主,及时更新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做到占领寺内宣传阵地,主导寺内意识形态。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区域的主要人员对展板宣传内容做针对性更改,觉姆大经堂作为寺内僧人聚集较多的地方,宣传展板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宗教活动管理及“民族团结”等内容为主;停车场及游客集散地作为游客聚集较多的区域,宣传展板则以医疗卫生、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地质灾害预防逃生自救等方面知识为主。同时,充分利用微博、《中国色达》《和谐喇荣》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兴网络媒体的作用,积极开展党和国家惠民利民政策、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改革开放40年成就、关心关爱基层群众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不断传播时代最强音,广泛凝聚正能量,切实增强寺庙广大僧尼爱国爱教、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意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时代发展进步相适应。

▲特色亮点

道孚县“三创联动”深化创建活动

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打造“环八美半小时旅游经济圈”。县委政府投资5000万元完成亚拉雪山游客接待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年内争取木雅嘎达·惠远寺国家4A级景区授牌,龙灯草原3A级景区通过州检,投入1900万元完成协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响“莲花圣地、康巴八美”旅游品牌。依托“藏乡田园、民居庄园”沟尔普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完成沟尔普麦粒神山3A级景区创建。完成国道350沿线5个新(改)建旅游综合服务体项目,新建旅游沿线环保厕所12座。启动格西乡政府路口至易日大桥、足湾村至城区十字路口入城段两侧景观打造和环境提升工程。创建申报1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5户省级民宿达标户、1家星级乡村酒店。开展旅游人才培训5400人次。

围绕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创建目标,抓好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年内完成县屠宰场搬迁,禁绝全木制结构建房行为,力争完成装配式轻钢结构住房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水污染防治,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持续加强水资源保护等六大任务落实,加强水土流失保持工作,大力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推进河道砂场生态恢复,投资1991万元开展格西乡下亚村等3个村生态治理工程,形成“河变湖”面积2.77万平方米,有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投入1200万元完成新城砂场迁址,投入200万元完成砂场环保设备购置,县国资公司力争年底实现收益2500万元。实施植树造林1.6万亩,完成孜龙湿地公园保护项目建设。做好鲜水河大峡谷国家级森林公园规划编制工作。康巴植物园年内正式开园。启动桃花山谷项目建设补植补造工作,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围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目标,坚持“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深化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建设,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共创民族团结示范县的浓厚氛围,确保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投入1702万元启动32座寺庙、4座修行点基础设施建设并力争年内竣工。

白玉县“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强力推进创建活动

白玉县紧紧围绕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工作主题,推行“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强力推进创建活动。

“望”,即“察言观色”。以“结对认亲”活动为依托,全县2247名公职人员与158个村(社区)10353农牧民群众结成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对子”,每月分批次深入共建共创农牧民家中搜集开展创建活动的意见,及时记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群众所需,然后由县创建办集中处理并及时反馈。截止目前,全县1200余公职人员相继完成走访工作,收集创建活动意见30条,反馈整改措施518条,收集农牧民诉求15条,并及时将诉求进行了反馈。

“闻”,即“洗耳恭听”。开展自查自纠,“自曝家丑”, 通过表格的形式一一列出创建活动问题清单,并利用白玉县县、乡、村三级支部书记大培训机会将问题清单发放给在场的支部书记搭钩,进一步增强征求意见的广泛性。同时,组织干部与村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以及困难户进行交流沟通,引导他们吐露心声,对县创建工作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截止目前,全县发放问题清单162余份,收集意见15条,提出整改措施15条。

“问”字,即“取智于民”。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展开对话,心连心进行交流,问群众“你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你生活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你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此了解民情民意。同时,通过设立意见箱的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征求群众对全县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截止目前,全县共设立6个意见箱,收集意见和建议20条,采用意见6条,并将整改措施进行及时通报。

“切”字,即“号准脉搏”。在“望、闻、问”的基础上,白玉县结合实际,科学研判,精准把脉,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推进创建活动取实效、干群关系更融洽、基层发展更稳定。同时,转变机关效能,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4项制度,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