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实现“低产化”到“高效化”。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引进最先进的种植技术,定时定量进行浇灌,确保水分供应适度,精准调控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实现了产量高、品质优、口感好的品种。截至目前,建设种植大棚27个,产量达6250余斤。
⑵实现“粗放化”到“产业化”。通过“种—产—销”链条衔接,形成生态种植、优质高产、线上线下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带动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和就地务工实现增收。截至目前,全县流转土地达14余亩,带动群众就业40余人,亩均利润可达4万元,总产值达42万元。
⑶实现“单一化”到“多元化”。按照“政府+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采用政府指导帮助,合作社带动延伸,农户参与种植的发展方式,实现三方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有效带动农户13户,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