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在“管”字上求突破,破解路域管理难题。设立县乡村三级“路长”,按照8至10人,明确村级管护人员。严格落实“巡查-处置-督查-通报”的工作机制,针对冬季漫长、气候恶劣等问题,定期巡查,加大路巡频率。
⑵在“养”字上求变化,提升路面养护质效。组织专业人员实地测量公路路面病害,并分类制定科学施工方案。开展“路长制”工作宣传,召开村民大会320余次,入户讲解600余次,引导群众增强公路养护自觉性。
⑶在“运”字上下功夫,优化运输服务质量。针对县域人口分散、出行需求多样化特点,县、乡、村三级联动,利用当地交通资源,探索出资源共享、客货兼顾、运邮结合的融合发展模式。目前,全县投入35辆客运车,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例均达100%,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