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em.columnName}}
关于2023年8月16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2023-08-16 19:07:03
来源:
甘孜州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
阅读数:
742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8月16日-2023年8月23日。

电       话:0836-2875108

地       址:四川省康定市榆林路408号甘孜州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

听 证 告 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报告书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国道548色达县色柯至翁达段改建工程

项目起点位于色达县城色柯镇内G548S454平面交叉口(100.32085°E32.27581°N),顺接G548线年龙至色柯段,经色柯镇滨河路拼宽,之后沿既有公路改建拼宽至洛若镇,在八道班设霍西隧道下穿山体至霍西乡,从霍西乡场镇右岸布设新线过境,在曼堂古设隧道下穿山体至七道班,在旭日乡新设隧道过境,在杨各乡沿原路改建过境,在翁达镇边缘沿色曲河布线,终点止于翁达镇内G548G317的平面交叉口(100.73672°E31.88136°N)。

 

 

 

色达县公路段

 

 

 

四川锦城佳禾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全长84.2017km,设计改扩建路线长81.245km,其中新建路段长13.415km,改造利用路段共计67.830km,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工程永久占地143.3922hm2。在本项目工程永久占地中,原公路占地57.5320hm2,新增永久占地85.8602hm2。本项目共设计桥梁2875m/40座、涵洞136道、隧道2582m/4座、平面交叉口65处。服务区3处,分别为洛若服务区、旭日服务区和翁达服务区;全线设置观景台3座;临时工程共设置施工驻地2处、桥梁预制场1处、拌合场3处、取(弃)土场10处、施工便道2处。

项目主要的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植被保护措施

1)对临时工程的选址和规模进一步优化调整,减少对耕地、林地和植被的占用;严格划定最小施工范围及施工红线,禁止越线施工等。

因地制宜地选择施工营地和施工场地的设置位置,尽量利用居民点附近荒地、未利用土地或现有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对部分拌合站采取压缩用地和合建的方式,以减少占地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进一步优化取弃土场选址,压缩取弃土场的用地范围和规模。在符合水保要求的情况下,弃渣场地应尽量选择在荒坡、荒沟,以节约占地,不占和少占林地,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3)工程施工过程中,弃渣场要做到先挡后弃,要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禁止工程废渣随处乱倒;不得随意扩大弃渣范围及破坏周围农田、植被;弃渣场应配置防护措施,修筑挡土墙、拦渣坝、截洪排水沟进行拦截;雨季施工时应用无纺布或者草栅对弃渣场进行覆盖;在四级以上风天禁止进行渣土堆放作业,并对堆场以毡布覆盖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4)临时占地内的建筑尽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拆除临时工程建筑并进行施工迹地恢复,做好林地占用的生态补偿。

5)工程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少量弃渣将集中堆放至就近的工程渣场,减少土石方远距离纵向调运数量。

6)建议合理选定植物移栽区并参照绿化养护要求,对占地区乔木和灌木进行移植,并回用于工程绿化建设。

7)对隧洞上方植物生长状态进行长期监测,防止工程造成地下水疏干对植被的危害,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8)项目涉及天然林,施工单位要加强防火知识教育,防止人为原因导致林带火灾的发生。

2)动物减缓措施

1)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红线取土或弃渣,施工活动要保证在征地范围内进行,避免新增占地。

2)开工前开展野生动物科普知识、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

3)结合地段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动物交流通道,适当增加设计尺寸作为野生动物通行的通道。

4)施工期间,在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森林路段设置野生动物保护警示牌,敏感区段设置生态保护警示牌,标明工程施工区范围,禁止越界。

5)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合理安高噪声作业时间,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进行大型机械施工。

6)严格控制运输车辆、工程车辆的停放和运行轨迹,禁止在施工便道以外运行和停放,扩大临时施工场地占用面积。

7)严格控制洞口出渣临时堆放范围,禁止在规划弃渣场以外的林地、灌丛、草地等有自然植被的区域临时堆放弃渣。施工管理部门应严格监督实施弃渣对方和清运相关规定,避免扩大弃渣堆放的实际影响范围。

8)在爆破影响范围的外围设置围网,防止动物进入爆破施工范围。

9)工程施工影响最大的陆生野生保护动物是猕猴,施工期应采取以下措施将对猕猴的影响降至最低:严禁施工人员投食,以防猴群在施工地点聚集,对猴群造成较大影响;施工营地内的食物必须严格封闭管理,避免猕猴偷窃食物从而造成人猴矛盾;在施工期间若有猴群进入施工区则应立刻停止施工,避免对猕猴个体造成伤害,待猴群引出施工区后方可恢复施工;施工期组织野生保护动物管理队,在远离施工区的位置设置投食点吸引猴群,将猴群聚集在工程间接影响区,降低对猴群的影响。

10)工程完工后尽快做好道路两侧合理科学的绿化,尤其是临时占地处,以尽量减少生境破坏对动物的不利影响。公路修建完成后,在公路两侧种植本地适生乔木,结合灌木和草本植物,还可以起到避光、减噪的生态作用。

3)水生生物减缓措施

1)施工用料的堆放应远离水源和其他水体,部分施工用料若堆放在桥位附近,应在材料堆放场四周挖明沟,沉沙井、设挡墙等,防止被暴雨径流进入水体,影响水质,各类材料应备有防雨遮雨设施。工程建设中的弃土弃渣,要按照环保要求,对弃渣场进行防护。

2)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禁止排入附近水体,施工废水需经隔油池、沉淀池等处理设备处理后回用,不外排,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送色达县生活垃圾填埋场。

3)桥梁施工应选在枯水期(11月至次年3月)进行,涉水桥墩施工避开多数鱼类繁殖季节(5~9月),避免对鱼类繁殖产生直接影响。严禁施工人员到沿线河流及溪沟中进行捕鱼等行为。

4)第八道班大桥的建设会对鱼类三场有影响,故提出如下建议可将第八道班大桥对鱼类三场的影响降至最低:要求桥梁施工期间将霍西水电站大坝的闸门提起并疏通河道,从而使鱼类洄游至上游区域。②严格按照桥梁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禁止捕鱼,设置隔油沉淀池,严禁将污水排入色曲河。

4)水污染防治措施

1)为了保护下游水体的环境质量,桥梁施工应安排在枯水季节(11月至次年3月)进行,以减少桩基的水下施工的影响。桥梁在涉水桥墩施工时应优先采用钢围堰,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式,使泥浆循环使用,减少泥浆排放量,围堰的外形应适应水流排泄,围堰内形应适应基础施工的要求,并留有适当的工作面积,堰身断面尺寸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围堰要求防水严密,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渗漏,以减轻排水工作。桥梁基础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围堰进行拆除,清运到指定弃渣场堆放。

2)施工过程中对围堰吸泥清基封底、钻孔出渣运到岸上指定地点集中堆放,严禁向水体中抛弃、向滩地堆放;大桥桥梁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式,泥浆护壁所产生的大量泥浆,应经过泥浆沉淀池循环使用,不得排入水体。通过以上措施,可降低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水体水质的不利影响。为避免和减小桩基施工现场地面径流形成的悬浮物污染,岸侧墩台施工中修筑截水沟,设置临时沉淀池,将施工产生的含泥污水引至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洒水。

在施工场地设置泥浆沉淀池、干化堆积场,沉淀池出渣在干化池堆积场进行自然蒸发脱水,干化后的出泥渣统一运至弃渣场。

3)桥梁施工污水中的石油类主要来自施工机械的跑、冒、滴、漏,因此为了减轻水污染物的不利影响,应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养护维修及废油的收集,施工机械车辆维修保养依托色达县城汽修店。最大限度地减小排污量。施工机械冲洗产生的油污废水应经隔油池处理后,回用于洗车,废水不得排入河流、水体。

4)施工期开展环保专项监理,定期对色曲河水质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当地环保部门。

5)环境空气影响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期扬尘和沥青烟污染,均属于短期不利影响。施工现场采取定期清扫、洒水;合理设置施工场,尤其是热拌场的位置尽量避开沿线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场地周围设置围挡,选用密封式并配有消烟除尘装置能满足达标排放要求的拌合设备;施工运输车辆加盖蓬布,弃渣场采取覆盖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 TSP 污染影响程度。

6)声环境防治措施

1)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张贴通告和投诉电话,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

2)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过程中,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例如采用钻孔灌柱桩机或静压式打桩机代替冲击式打桩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并在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单围障,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更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3)施工总平面布置时,临近居民路段周围设置围挡,并合理选择高噪声机械施工场所位置,尽可能将高噪声源安排在远离项目周围的环境敏感点,防止噪声扰民现象的发生;在靠近本项目声环境保护目标时采取临时性的降噪措施,如设置简易围挡措施等,减少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合理设计运输路线和运输方案,施工单位应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协调好施工车辆通行的时间,在既有交通繁忙的情况下,工程建设方、施工方及交管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工作,避免交通堵塞增加车辆噪声。夜间运输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

5)加强对噪声敏感点路段的施工管理,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监理单位应做好施工期噪声监理工作,配备一定数量的简易噪声测量仪器,对施工场所附近的噪声敏感点进行监测,以保证其不受噪声超标影响。

6)本工程采用隧道钻爆法施工,隧道爆破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合理安排爆破作业时间,应加强对附近居民的宣传告知,禁止在夜间进行隧道口的爆破。在爆破时应在洞口设置隔音板降噪,以减小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7)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高噪声机械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对机械操作者及有关人员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耳塞、头盔等。

8)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尽量不进行施工或安排低噪声施工作业。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在夜间(22:00-6:00)应停止施工。本项目建设期间夜间不施工。

7)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所有弃渣必须规范堆存弃渣场内,不得随意堆放,严禁弃入河道。弃渣应严格遵循先拦后弃的原则,弃渣开始前完成拦挡和排水措施,运送存放过程必须有环保措施,弃渣结束后,尽快进行植物措施,避免坡面场面长时间裸露。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设置小型的垃圾临时堆放点收集,聘请专人定期拉运至色达县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同时应该特别注意对临时垃圾堆放点的维护管理,避免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垃圾四处散落,同时对堆放点定期喷杀菌、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和病菌的滋生。做好防雨、防排水措施,预防垃圾渗滤液产生、溢流。

二、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1)植被

1)宣传教育

公路管理及养护部门应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确保公路绿化林带不受破坏。加强营运期管理,保证各项工程设施完好和确保安全生产是生态保护最基本的措施,建议开展相关环保培训和认证,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杜绝环境事故。

2)植被监测

本项目部分隧道顶部整体或局部植被覆盖率较高,隧道建设完成后可能因地下水资源的持续流失对隧道上方的植被造成影响。在营运期,需对该路段及其他植被覆盖率较高的隧道顶部进行植被生长状况跟踪监测。若隧道顶部的植被生长状态呈现恶化,甚至死亡现象时,应及时开展专项调查研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3)建立森林防火、火警警报系统和管理制度

建立项目营运期森林防火、火警警报系统和管理制度,一旦出现火情,立即向林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有关主管部门进行通报,同时组织人员协同当地群众及时灭火,以确保营运期内道路、隧道及其附属设施附近区域的森林资源火情安全。

4)加强道路两侧的合理和科学预测

加强对道路两侧的绿化可以减少公路对环境的污染。以林地景观为背景恢复林缘景观,特别对林区边缘和隧道口采用加密绿化带,防止灯光和噪声对野生动物不利的影响,并保障行车安全。尽量避免采用浆砌等边坡防护方式,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植物防护方式。例如,可在一些涵洞两侧种植野生动物喜食植物进行疏引。

5)加强植被恢复区的植被抚育和管理

植被恢复区的抚育和管理是决定植被恢复效果的关键,因此,在开展植被恢复第一年应针对所有临时占地区开展乔灌植苗、草种撒播,并做好施肥、浇水、防冻等保障措施,保证恢复植被顺利经过第一个立地条件适应期。此后恢复期第二年和第三年春季,应多次开展乔灌层存活率调查统计,对死亡植株及时清理补植,并根据乔灌层实际生长情况进一步采取施肥、洒水等抚育措施,确保新恢复的植被顺利进入第一个生长期。在经历3年适应及生长后,预计临时占地区草本层植被覆盖度可达到80%,乔灌层覆盖度可达50%

在植被恢复成功经过第一个生长恢复期后,项目业主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植被恢复区抚育管理,争取所恢复的植被在经历2个生长期(6~10年)后,植被覆盖率超过90%

2)动物

营运期工程施工干扰已经大大降低,动物栖息地植被逐步恢复,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强度大大降低,主要做好以下保护措施:

1)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在营运期,建设单位可委托专业团队开展对工程沿线野生动物,特别是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生境变化、公路营运对其生理活动影响情况的动态监测。

2)倡导文明出行,沿线设置禁止丢弃垃圾标牌及环境保护宣传标语,过境车辆游客应杜绝随意向窗外丢弃垃圾,维持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干净整洁。

3)在营运期,对植被恢复较差的区域及时补栽或调整恢复方案,并开展野生动物对桥梁孔洞、涵洞等动物通道利用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当利用效果较差时,应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沿用施工期设立的警示牌。

3)水生生物

应加强公路排水设施的管理,维持经常性的巡查和养护,重点检查应急处理池,使其内部无积水。对跨河桥梁路段进行重点管理,防止桥面径流直接排入沿线河流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运营期加强对装载有毒有害物质、油类及其他危险品车辆运输管理,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强化水体及水生环境安全。

4)声环境

1)加强公路管理,如限制性能差的车辆进入高速公路,在重要敏感路段(学校、乡镇、集中居民点路段等)两端设置禁鸣“限速”标志,根据需要,限定大型货车夜间行驶车速,可以有效控制交通噪声的污染。

2)注意路面保养,维持公路路面平整度,避免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引起交通噪声增大。

5)大气环境

1)在公路两侧特别是敏感点附近加强绿化,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又可美化环境改善公路沿线景观。

2)加强公路路面、交通设施的养护管理,保障公路畅通,提升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使行驶的机动车保持良好的工况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

3)加强机动车管理,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查制度,对汽车排放尾气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的通行。

4)定期清扫路面和洒水,减少路面扬尘。

5)有关部门强制性加装汽车排气净化装置措施,使汽车污染物排放量符合有关规定;

6)加强对货运车辆管理,要求货运车辆必须进行遮盖,减少道路扬尘。

7)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公路管理部门设环境管理机构,委托环境监测单位定期在评价报告中规定的监测点进行环境空气监测。

8)本项目沿线有3处服务区,为满足工作人员和过往司乘人员的就餐需要,服务区设有职工餐厅、厨房,为防止油烟污染,厨房油烟废气排放应执行《饮食业油烟废气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并采取以下一些措施防治油烟废气的污染:

油烟废气应经专用烟道排放,禁止无规则排放;

油烟废气排放应执行《饮食业油烟废气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安装与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油烟净化措施(根据各餐厅的服务功能和人员数量,确定餐厅规模为中型,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应达到75%),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不大于2mg/m3

应当定期对油烟净化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油烟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行,并保存维护保养记录;

油烟排放口应尽量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保证离开最近建筑物10m以上;

餐饮所需燃料应采用清洁能源。

6)水环境

1)路面、路基应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在设计路面、路基排水系统路侧边沟时,需避免与农田连接。

2)禁止运输矿石、水泥等容易起尘物料的车辆未加盖篷布上路,防止物料散落形成径流污水影响水质。

3)定期检查清理公路的雨水排水系统,保证畅通,保持良好的状态。

4)在沿线桥梁桥面两侧设置连续的防撞墩,防止运输危险货物车辆事故污染对等沿线河流水域水质的影响。建议沿线桥梁路段采用高度不低于1.2m的钢筋混凝土防护墩,提高防护等级,加强防冲撞能力,避免车辆事故落水。

1)生活污水处理站区域防渗措施为:防渗钢筋混凝土,表面刷水泥基聚脲防腐、防渗涂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

2)污水管道铺设防渗:埋地管道防渗,需依次采用中粗砂回填+长丝无纺土工布+2mmHDPE土工膜+长丝无纺土工布+中砂垫层+原土夯实的结构进行防渗(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

7)固体废弃物

项目营运期固体废物污染主要包括各管养服务设施内工作人员及驾乘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沿线驾乘人员随意丢弃的垃圾,沿道路呈点状分布,相对于施工期来说环境影响较小。由于营运期固体废物发生在距道路较近的区域,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若不妥善处置,则会影响景观,污染空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为防止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环境,应做到如下几点:

1)对于管养服务设施产生的生活垃圾,要求设置垃圾桶和垃圾统一堆存点,产生的垃圾统一收集后,定期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

2)对于沿线驾乘人员随意丢弃的垃圾应加强垃圾的清理和收集,并送往沿线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厂处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