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em.columnName}}
甘孜州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2017-10-27 08:58:17
来源:
查看原文
阅读数:
134次
字号:
[大] [中] [小]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一是文化下乡激发新思维,激活脱贫攻坚“内动力”。甘孜州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全省扶贫攻坚4大片区之一,18个县(市)均为省级深度贫困县,面临着“五个没有改变”“五个尤为迫切”的特殊现状,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处于全省末位,脱贫任务艰巨繁重。州委州政府审时度势,紧紧围绕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个目标,将脱贫攻坚放在“六大战略”总体工作格局之首,找准贫困“病根”全力攻坚。贫困的原因除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等因素以外,还有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落后。为此,州委确立了以“送文化下基层转变群众落后思维”的文化惠民工作定位,围绕“激发内生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主题,制定文化惠民扶贫工作方案,组织州县艺术团和乌兰牧骑演出队送文化活动覆盖到乡村。两年来,组织创编了以宣传精准扶贫政策为主题的各类文艺节目200多个,开展送文艺下乡演出近3000多场,开展主题群众文化活动5000余场,实现了325个乡镇和1360贫困村全覆盖,受教育群众达到50余万人次。通过自编自演的歌舞、小品、快板、情景剧等节目,深入浅出地宣传了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目的和意义。群众在观看文艺汇演后,思想受到触动,思维方式得以转变。正是由于文化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开了转变群众思路的突破口,干部群众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

二是文化惠民开启新模式,找准脱贫致富“摇钱树”。 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抓手,着力构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努力保障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11亿余元,建成州民族博物馆、州农牧民演艺培训中心、州民族体育馆、州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18个县级两馆、6个县级博物馆、3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改建村级文化活动室280个,为293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配送了设施设备;建成288个牧民定居点文化活动室、1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同时,还以乡镇文化阵地为支撑,相继完成577个贫困村文化室、472套农民健身工程、13315套电视户户通、482个广播村村响、3套县级应急广播建设,从而让贫困山村的群众都能够享受书报、演出、广播、电影、电视等公共文化惠民服务。在加大农牧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文旅融合,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中藏药健康旅游、山地户外体育旅游等业态,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藏羌彝民族文化品牌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带动贫困乡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贫困乡村经济增长点,增强“造血”功能,扩大就业增收渠道。扶持培育白玉河坡藏刀、炉霍郎卡杰唐卡、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阿西土陶、道孚木雕、新龙药泥面具、乡城菩提等文化产品品牌建设,让贫困群众通过参与文创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增收致富。目前,全州文化企业达113家,民族文化产业个体经营单位(业主)达到1000余家,带动农牧民从业人员6000余人。以“兴高原特色产业,促进甘孜精准扶贫”为主题,先后举办道孚安巴农耕文化节、石渠帐篷节、理塘仓央嘉措诗歌节、康定情歌节等,提升“康定情歌节”“格萨尔故里”“嘉绒文化中心”“康巴文化发祥地”等文化品牌建设,为各县民间工艺品及特色农业产品搭建交易、宣传、展销平台,积极为乡村旅游集聚人气、拉动消费出力。深入挖掘利用遗址、遗迹、名人故居等资源,依托博物馆、纪念馆、传习基地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研学游”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深化“旅游+扶贫”模式,围绕东部贡嘎山环线、南部亚丁环线和北部格萨尔文化旅游带两环一带”布局,确立91 个旅游扶贫村,成立54个涉旅专业合作社,打造26个特色旅游乡镇和46个精品旅游村寨,开发20余个“名、特、精、优”系列旅游商品,创作了大型民族音乐剧《康定情歌》、大型民族歌舞剧《高原风》《走进贡嘎》《亚丁·三怙主》等特色剧目,在海螺沟、亚丁、康定等旅游景区上演。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创新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一条绿色发展、具有甘孜藏区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子正在形成。

三是传统文化赋予新内涵,演绎脱贫奔康“加速器”。 扶贫先扶志,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承弘扬在甘孜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扶贫”文化。通过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融入实践,认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提高群众知晓率,补足群众精神之“钙”,让自力更生、感恩奋进、勤俭奉献、守望相助等精神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强大精神动力,帮助群众实现富“口袋”和富“脑袋”同步共赢。积极推进德格印经院古印版档案“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申报工作,抓好非物质文化保护和民俗文化传承,夯实文化传承的社会基础,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引领和推动甘孜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扎实办好农民“夜校”,深入推进“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帮助农牧民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切实推进“四好村”建设;加大“州、县、乡、村、户”五级“明白人”培训力度,让群众清楚“惠从何来、恩向谁报” ,进一步引导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用勤劳双手改变落后面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围绕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的传统理念,突出孝敬老人、关爱子女、和睦邻里的现实主题,以文化人,开启心智。为将这一理念更好地转化为精准扶贫的实际举措,举办甘孜讲坛9期、道德讲堂8期,通过甘孜电视台进行播放,组织干部群众收看。动员全州乡村借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的谐音办起了“邀你一起”活动,鼓励每一个人参与到扶贫活动中来,与爱同行、守望相助。2016年,成功实现280个贫困村退出、8212户3.3985万人脱贫,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的24.2万人锐减到2016年底的12.8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2%下降到13.7%,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017年将实现泸定县摘帽、366个村退出、11787户48524人脱贫目标。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